第1291章 :没有达到上限(1 / 2)

加入书签

    …

    协调海军内部舰队的发展,促进资源的流通,高效解决问题,加快生产力和工业产出,这些才是鲁肃进入海军部门,协助海军力量发展的主要目的。

    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将海军部队和相关事务交给海军将领,然后采取放养的模式去执行。

    在国家统一之后,自然也能协调出对应的人力和物力,规范其有序的发展海军。

    在人员能力足够的情况下,要比以前的野蛮生长好很多。

    不管是海军士兵的扩充速度,还是海军船只的建造速度,都比以前强很多。

    尤其是在这一方面极其擅长的鲁肃,不管是人力调配还是资源协调,都是当前汉帝国当中名列前茅的高手。

    有鲁肃协调和发展的汉帝国海军,才是真正意义上走上了高速路。

    虽然这是一条另类的内政道路,但是对于鲁肃来说,同样也是一条前途可期的道路,更是一条可以证明自己不弱于人的道路。

    将没有多少的海军,发展成为帝国的支柱,成为未来不可或缺的力量之一,也算是能够实现理想目标了。

    不过想要达到这一个目标,确实充满了难度,但正是有难度,才有挑战的可能性。

    选择这条道路的鲁肃,或许在现在,没有待在长安政务厅,看起来好像是离开了帝国的权力中心,实际上完全没有。

    汉帝国的陆军和海军,本身就是军方的主要实力体现,鲁肃能在海军当中占据主要地位,其所拥有的核心地位,自然不会消失,甚至会随着海军的越来越强,话语权会越来越高。

    曾经的十二席,没有一人是弱者,占据着整个汉帝国的方方面面,共同努力发展帝国,让帝国变得更强,让百姓活得更好,让天下成为真正的天下,让帝国成为真正的帝国。

    不过鲁肃所想的这些东西,对于孙策来说,完全不具备参考意义,甚至完全想象不到。

    对于此时的孙策来说,背后所涉及到的含义,远不如更多的船只更庞大的舰队,更强的实力来得更实在一些。

    数量庞多的船坞,意味着极高的建造上限和同时建造数量,同样也意味着在短时间之内,能够做到船只的快速生产和爆发。

    只要人到位,材料到位,这些都不是问题。

    有了足够充足的军队和军舰之后,对于南方的谋画,才能正式提上日程。

    尤其是对于此时的孙策来说,那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被塞西赛利安打败,还是在海洋上被打败,实在是让人很难服气啊。

    在江东最擅长的一方面被别人殴打,内心属实是难以舒缓情绪。

    “按照长安方面所传递的信息,后续船只所到达的地方不再是青州地区,主要用于供给此处,至少在击败塞西赛利安,拿下马六甲海峡之前,都要保持当前情况…”鲁肃根据报备长安以后得到的回馈结果,向着孙策说出了该结果。

    如此一来,琼州造船厂自然也就不缺少原材料了,也能够对船只进行建造和生产。

    但是这样做的话,也会承担极高的压力,尤其是对于青州等地来说,压力自然不算小。

    没有了南方大规模的矿石运输,仅仅依靠青州本地的矿石产出,或许能够做到一个相对较低的生产,但绝对做不到满负荷运行。

    如此一来,国家对于矿石的缺口自然也会越来越大,受到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多。

    时间一长,这样的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