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宫闱风起怜儿貌 帝心暗转是非生(1 / 3)

加入书签

福宁宫的秋桂开得正好,金粟般的花瓣簌簌落在窗棂上,却驱不散殿内沉滞的气氛。

皇后高滔滔捏着手中的素色丝帕,指节泛白,帕子上绣的缠枝莲都被揉得变了形。

她望着殿外飘零的桂花,眼圈一红,终是忍不住起身,带着两个心腹宫女,踩着碎步往坤宁宫去了。

坤宁宫内,曹太后正临窗翻着《女诫》,闻听侄女来了,便放下书卷,见高滔滔一进门就跪伏在地,肩头微微耸动,不由得叹了口气:“起来吧,偌大的皇后,在宫里哭哭啼啼像什么样子。”

高滔滔依言起身,眼眶通红地靠在曹太后身边,声音哽咽:“姨母,陛下他……他又是半个月没踏足福宁宫了。

就因为那个嫁了人的徐晴儿,他竟要这般冷待我到何时?”

曹太后伸手抚了抚她的髻,眼神沉了沉:“徐家那丫头已经嫁人,陛下迟早会忘了她。

你是高家女儿,我的侄女,是大周的皇后,怎能这般沉不住气?”

她顿了顿,语气添了几分郑重,“你与陛下成婚已近两载,后宫空置,皇嗣之事半点音讯也无,朝臣们私下里早有议论。

再这般下去,于你、于高家都不利。”

高滔滔咬着唇,泪水愈汹涌:“臣妾也想啊,可陛下他……他根本不给臣妾机会。”

“哀家知道了。”

曹太后拍了拍她的手,目光锐利起来,“这事哀家来替你做主。”

当即吩咐内侍,去将元丰帝请到坤宁宫。

不多时,元丰帝便带着总管太监刘瑾来了。

他身着明黄常服,面色淡淡的,进门见高滔滔也在,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躬身行礼:“儿臣见过母后。”

曹太后示意他起身,开门见山道:“陛下,你与皇后成婚两年,该考虑皇嗣之事了。

哀家已挑了几家品性纯良的官员女儿,皆是身家清白、品性端庄之辈,近日便让她们入宫为妃吧。”

元丰帝心中一凛,面上却不敢表露,只得拱手应道:“儿臣知道了,全凭母后安排。”

“知道就好。”

曹太后盯着他,语气带着不容置喙的威严,“皇后是六宫之主,你日后当多去福宁宫走动。

帝王家最重子嗣,莫要因些许小事误了大事。”

元丰帝喏喏应下,心里却对高滔滔更添了几分不满。

他本就因曹太后逼迫徐晴儿之事,对高滔滔心存芥蒂,如今太后这般施压,倒像是他刻意冷落皇后一般。

出了坤宁宫,他脸色便沉了下来,对刘瑾道:“回养心殿,福宁宫那边,不去了。”

刘瑾暗自叹气,却不敢多言,只得躬身领命。

与此同时,皇宫西北角的探春苑内,却是一片萧索。

周盛雪身着半旧的才人服饰,正坐在窗前呆。

昔日她还是齐王侧妃时,何等风光,可自从姑姑荣贵妃参与兵变被赐死,她便被曹太后迁怒,只得了个才人封号,扔在这偏远宫殿里,连份像样的份例都领不到。

“才人,有人送了东西来。”

一个小宫女轻手轻脚地走进来,递上一个锦盒。

周盛雪打开锦盒,里面并无贵重之物,只有一枚玉佩和一张字条。

她展开字条一看,上面字迹潦草,却是康王世子赵均的手笔:“三日后相国寺祈福,有要事相商,可借故前往。”

周盛雪捏着字条,心跳不由得快了几分。

她知道康王是先帝任命的辅政大臣之一,如今找上自己,定是有所图谋。

可她如今处境艰难,若能借康王府之力翻身,未必不是一条出路。

思忖再三,她提笔在字条背面写了个“好”

字,让宫女还了回去。

三日后,相国寺香火鼎盛。

周盛雪借着祈福之名,悄悄避开随从,来到了寺后僻静的禅房。

赵均早已等候在那里,见她进来,连忙起身见礼:“周才人。”

“世子找我何事?”

周盛雪开门见山,目光警惕地扫过四周。

赵均笑了笑,直言道:“实不相瞒,本世子是为助才人脱困而来。

如今陛下无嗣,后宫空虚,正是才人上位的好时机。

我康王府愿全力扶持才人,只求日后才人得宠,能为王府在陛下跟前美言几句。”

周盛雪心中一动,却仍有疑虑:“我如今不过是个小小才人,无权无势,世子凭什么觉得我能上位?”

“凭才人你的智谋,更凭我们手中的筹码。”

赵均拍了拍手,门外走进一个侍女,那侍女身着素衣,眉眼清秀,竟与元丰帝那位的初恋徐三姑娘有七分相似。

周盛雪瞳孔一缩:“这是……”

“她叫吴怜儿。”

赵均解释道,“陛下对徐三姑娘旧情难忘,若让怜儿在陛下跟前露面,必定能引陛下注意。

届时才人只需将怜儿留在身边,再暗中推波助澜,何愁不得宠?

等才人怀上龙裔,母凭子贵,日后便是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