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新帝临朝定中枢群僚分序暗谋(2 / 3)

加入书签

留下的八辅政,韩章、文彦博是老臣,偏向稳重;

富弼一退,剩下的就只有欧阳修、申时行还算中立。

赵宗全和顾廷烨是一派,盯着兵权和行政权;

康王赵元俨这老小子刚入局,态度不明!

而自己这边,虽有曹盖、韩世忠、岳飞等人支撑,却也被曹太后处处提防。

“郡王,张将军派人送了封信来。”

门外的小斯周森低声禀报,递进来一个封泥完好的信封。

徐子建拆开一看,里面只有短短几句话:“新帝登基,人心浮动,桂城愿为郡王马是瞻,若有差遣,随时待命。”

字迹龙飞凤舞,却透着一股小心翼翼的试探。

徐子建将信纸揉成一团,扔进炭盆里,看着它慢慢烧成灰烬。

他知道,张家这是在给自己留后路,既不想彻底倒向赵宗全,又不敢公开站到自己这边。

毕竟,在汴京兵变中,张家不显山露水,但是控制的兵权却不小。

“告诉张将军,就说本王知道了。

让他好好操练天武军,新帝登基,少不了要用兵的时候。”

徐子建对周森吩咐道,语气平淡无波。

亲兵刚走,苏轼又匆匆进来了,手里拿着一份新拟的圣旨草稿:“郡王,太后那边批了您暂代枢密使的折子,还加了您幽州总管的职衔,让您全权负责燕云一带的军政事务。

另外,太后还下了旨,让太子在二月二十七日正式登基,改年号为元丰,大赦天下。”

徐子建接过圣旨草稿,仔细看了一遍,见上面除了自己的任命,还有不少官员的迁转名单。

沈从兴升了天武军副都指挥使,封威北伯。

小段、老耿当了神卫军营指挥使;

顾千帆升锦衣卫都指挥使,三等忠勇侯。

白展堂升锦衣卫副都指挥使,封世袭忠诚伯。

花荣升侍卫亲军步军副都指挥使,统领两万背嵬军。

这些人大多是自己或赵宗全、顾廷烨的心腹,显然是曹太后和辅政大臣们互相妥协的结果。

“苏轼,你再添一笔,让沈括升工部员外郎,掌管黄河河工营的事。”

徐子建指着草稿说道,“黄河水患年年都有,沈括懂水利,让他去正好。

另外,贝州知州章惇升三司判官,让他协助处理财政,三司长年亏空,也该好好整顿一下了。”

苏轼连忙记下,又问道:“郡王,王安石那边怎么办?欧阳修和文彦博举荐他当尚书右丞,太后那边也有意批准,可王安石一向主张新法,跟富弼相公那些老臣不对付,要是让他入了中枢,怕是会引起不少争议。”

“王安石有大才,只是性子太急。”

徐子建沉吟道,“让他当尚书右丞也好,三司的事正好需要他这样的人来整顿。

你告诉太后,就说臣支持王安石任职,不过要让他先拿出个整顿财政的章程来,别一上来就大刀阔斧地改,免得惹出乱子。”

苏轼应了声“是”

,转身去修改圣旨草稿。

徐子建则走到案前,铺开一张燕云地图,手指在幽州、檀州、蓟州一带慢慢划过。

他知道,自己虽然暂代了枢密使,又掌管着燕云的军政事务,但新帝和曹太后对自己的猜忌并未消除,赵宗也在一旁虎视眈眈。

接下来,他不仅要稳住朝堂,还要治理好燕云,推广均田令,设立学宫,开通漕运,让燕云真正成为大周的屏障。

“夫君,该歇息了。”

徐府书房门外传来盛华兰温柔的声音,她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姜汤走了进来,“这几日你天天熬夜,身子怎么吃得消?

太后那边说了,让你今日早些回去,明日还要商议新帝登基的礼仪呢。”

徐子建放下地图,接过姜汤喝了一口,暖意瞬间传遍全身。

他看着盛华兰略带憔悴的脸庞,心中一阵愧疚:“辛苦你了,不仅要照顾家里,还要。”

“咱们夫妻一体,说这些干什么。”

盛华兰笑着帮他整理好案头的文书,“对了,二弟派人来送信,说明兰妹妹想请你帮忙,为老太太求个诰命。

她说当初送密诏的功劳,她不想要别的赏赐,就想让老太太风风光光的。”

“明兰这孩子,倒是个孝顺的。”

徐子建点了点头,“你告诉长柏,就说我会跟太后提的。

老太太在汴京兵变中也受了惊吓,给她个诰命,也算是安抚一下。

另外,你再备些礼物,送到盛府去,就说我感谢岳父这些日子在朝堂上的帮衬。”

盛华兰应了声“好”

,又叮嘱道:“夫君,你在朝堂上要多加小心,赵宗不是省油的灯,还有那个康王赵元俨,听说他虽然装疯卖傻,却很会笼络人心,你可别小瞧了他。”

“我知道。”

徐子建握住盛华兰的手,“你放心,我不会让自己出事的。

燕云刚收复,还有很多事要做,我还要看着新帝坐稳江山,看着咱们的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