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殿试放榜(1 / 2)
晨光刺破汴京晨雾,东华门外早已是人山人海。
朱红宫门巍峨耸立,鎏金门钉在朝阳下泛着金光,禁军甲胄锃亮,手持画戟肃立两旁,将喧闹的人群隔开。
新科进士们身着月白公服,头戴乌纱襆头,整齐列队于丹墀之下,衣角在微风中轻轻飘动,难掩众人眼中的紧张与期待。
他们按照礼部官员的指引,缓步来到紫宸殿外,等候唱名大典开始。
随着景阳钟鸣响,&0t;皇上驾到——&0t;的长喝划破天际。
嘉佑帝身着赭红龙袍,头戴十二旒冕旒,在仪仗簇拥下缓步登上大殿。
龙椅之上,帝王目光威严而温和,扫视着阶下群贤。
宰辅重臣分列两侧,朝服上的补子随着呼吸微微起伏,整个宫殿庄严肃穆。
唱名仪式正式开始。
嘉佑帝打开黄绢榜单,高声唱喝道:&0t;一甲第一名,济州徐达,赐进士及第!
&0t;
话音未落,人群中爆出一阵惊叹。
徐达在众位新科进士羡慕的目光中站了出来。
他红着眼眶,整了整衣冠,三步一叩,直至紫辰殿前,行三跪九叩大礼:&0t;臣徐达,谢陛下隆恩!
&0t;
嘉佑帝微微颔,温声勉励道:&0t;济州乃孔孟之乡,望卿秉承先贤之道,以仁心辅政,莫负桑梓厚望。
&0t;
&0t;一甲第二名,贵州苏颂,赐进士及第!
&0t;
苏颂身材虽然不高大,但是行礼如仪。
“臣苏颂,谢陛下隆恩!”
嘉佑帝抬手示意起身,正色道:&0t;黔地山川险峻,民生不易,他日若赴任西南,当以教化为本,让王道教化润泽蛮瘴之地。
&0t;
&0t;一甲第三名,酉阳盛长柏,赐进士及第!
&0t;
盛长柏身姿挺拔,行礼时目光坚毅。
“臣盛长柏,谢陛下隆恩!”
嘉佑帝语重心长:&0t;酉阳毗邻荆楚,商贸往来频繁,切记清廉守正,莫让铜臭污了一身正气。
&0t;
随着三甲唱毕,东华门外百姓欢呼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孩童们爬上树梢张望,小贩也停下生意,争相目睹新进士风采。
待嘉佑帝赐下御酒,并未急着退入内宫,而是起身走到丹陛前,目光扫过全场新进士,朗声道:&0t;朕观诸位,皆有栋梁之姿。
然今日之荣耀,乃治国安邦之始,非终也!
食君禄,担君忧,日后或掌一方水土,或参机要政务,须牢记&039;民为贵,社稷次之&039;,若敢有负百姓,国法与清议皆不容情!
&0t;
声落,新科进士们伏地叩,高呼&0t;臣等谨遵圣训&0t;。
随后,主考官尚书门下申时行上前接过榜单,继续唱道:&0t;二甲第一名,济州沈括,赐进士及第!
&0t;
沈括手持笏板,恭敬出列,仪态沉稳。
紧接着&0t;二甲第二名,相州韩治,赐进士及第!
&0t;
&0t;二甲第三名,济州蔡京,赐进士及第出身!
&0t;
……
“三甲第十名,金陵王令宜,赐进士出身。”
唱名之声不绝于耳。
&0t;五甲第九十九名,沧州顾廷烨,赐同进士出身&0t;。
……
唱名声如洪钟般响彻大殿时,徐子建站在副考官的行列中。
他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象牙笏板的边缘。
当“一甲第一名,济州徐达,赐进士及第”
的话音落下。
徐子建只觉太阳穴突突跳动,视线里表弟徐达跪地谢恩的身影与四年前的自己重叠。
那时他也是这般红着眼眶,在丹墀下叩,却从未想过有朝一日,徐家竟能一门双状元。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喉间泛起酸涩,徐子建望着龙椅上嘉佑帝含笑的面容,只觉得肩膀的责任更重了。
突然想起幼时与徐达在公明共读的场景。
表弟总爱缠着他问经义,稚嫩的声音还带着奶气,如今却已站在这金銮殿上,接过了天子亲赐的荣耀。
殿内此起彼伏的惊叹声中,徐子建听见自己剧烈的心跳,既为徐家满门荣光而骄傲,又隐隐生出一丝惶恐。
这份煊赫,不知要招来多少嫉恨的目光。
百官投来的视线如芒在背,有艳羡,有猜忌,更有几分敬畏。
他瞥见岳父盛宏的身影在人群中僵住,俊朗面容涨得通红,显然在懊悔错失联姻良机。
这徐达在自家书孰读了三年,自家三个女儿,居然一个都没安排上。
不然有两个状元女婿,这盛家岂不是直接起飞?
如今徐达已经状元登科,盛家的女儿在堂上宰辅高官小姐面前丝毫没有竞争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