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陋室论茶(1 / 2)

加入书签

那块石碑被徐武几人放在进门正中间闽仲祠靠近左边茶室的门口。

这闵仲祠是徐子建安排济水村的村民翻修的,依旧保留着原本的晾书台、试剑石、洗砚池。

徐子建已然计划好,日后新生入学,第一件事便是去闽仲祠祭拜两位先贤,以表达对两位先贤在此育人讲学的崇高敬意。

毕竟自己在人家闵仲的旧址上建了一个公明,要是连祠堂都不给人家修一个,那可就说不过去了。

蔡、严两位教授听闻徐子建有新作,皆急不可耐地走到石碑面前,仔细阅读起来。

石碑上刻着一手飘逸、浑厚的行书。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济南闽仲祠,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落款:徐公明,嘉佑元年七月十六日,观先贤有感。

蔡湘看完徐子建的《陋室铭》,摸了摸胡子,赞叹道:“公明小友,没想到你还擅长行书。

今日观读到此美文,当浮人生一大白。

实在是畅快,畅快!

想必明日过后,咱们公明必定名扬天下!”

严复赞同地点了点头道:“蔡兄所言有理。

本以为咱们都是竹木茅草屋,有些许简陋。

正如徐贤侄文中所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说来惭愧,实乃老夫浅薄。”

“两位教授谬赞了,在晚辈看来,所谓者也,非明堂之地,乃有德之所也。”

徐子建朝两位教授拱了拱手,侃侃而谈。

沈括三人看着在两位教授面前镇定自若、侃侃而谈的徐子建,眼中充满了崇拜。

两位教授听到徐子建的话,皆眼前一亮。

严复说着朝孙子严广说道:“今日得观徐郎君之教诲,还不快向他道谢。”

严广以及一旁的蔡京,还有沈括三人老老实实朝徐子建跪下,拱手行了一个大礼。

“严广,多谢徐郎君指点!”

“蔡京,多谢徐郎君指点!”

“沈括,多谢徐郎君指点!”

“你三人不必行此大礼。

咱们以后可都是同学。”

徐子鉴见状察觉到不对劲,这三人行此大礼可不是正常举动,拜师入学也不过如此。

他连忙想要拉起几人。

然而蔡湘、严复两人对视了一眼,拉住了想要去搀扶的徐子建说道:“徐郎君以你之才学,做公明的山长绰绰有余。

这三人今日给你行礼,算是拜师礼。

还望你不要嫌弃,对他们多多教诲。”

徐子建这才反应过来,这是着了两人的道。

唉,这弄的什么事!

徐子建可没打算在这公明里站到讲台上当老师。

要知道,上一世徐子建虽然读过四书五经,可毕竟还是没参加过正规的科举考试。

要是让他来当老师,肯定会误人子弟。

“严教授、蔡教授,我才疏学浅,可没打算当咱们公明的夫子啊!”

徐子建连忙解释道。

“徐郎君你误会了。

我两人并没有打算让你在当夫子。

只是希望让京哥儿和广哥儿两人可以多待在你身边,言传身教,多学点做人的道理。”

蔡湘和严复两人都知道徐子建以后可是要考科举的,怎么可能会耽误他,让他来做夫子呢?

徐子建听到两人的解释,这才放下心来,点了点头道:“蔡教授、严教授,你们放心。

他们几位以后都是我的同学。

大家有什么经验学识,都可以互相交流切磋。

至于指点什么的,那就谈不上了。”

徐子建朝一旁的徐文吩咐道:“徐文,去找块红布,将这石碑盖起来。

待明日众位客人观礼后再揭开。”

看到石碑被徐文用红绸盖起来,沉迷书法多年的蔡湘有些不舍地多看了两眼。

徐子建见状,无奈地耸了耸肩,对几人说道:“走吧,几位?我们进去茶室,尝尝我家收集而来的茶叶。”

说起大周的茶叶,就不得不说说,大周朝的茶文化。

这大周朝的点茶步骤繁琐不说,而且由于用的是蒸出来的茶叶,这种茶叶与后世的炒茶味道完全不一样,叶子中还带着茶叶的酸涩苦味。

因此,即便按照整个点茶步骤,又敲,又砸,又碾碎,又调膏作画,制作出一碗拉花茶汤。

实际上味道也不见得有多好喝,甚至可以说是难喝。

因此,在后世南宋,炒茶技术提高后,这点茶的喝法迅被整个宋朝人民给抛弃了。

由此可知,这点茶点出来的茶到底有多难喝。

徐子建在茶室内,没有按照大周朝现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