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3章 默默无闻的安江(1 / 2)

加入书签

可以说自己是看着李仕山从乡政府的普通办事员,一路连蹦带跳,现在居然已经走到了市委副书记的位置。

这已经是副厅级的天花板了。

这种晋升速度,何止是坐火箭,简直如同梦幻一般。

更让人难受的是,李仕山现在才28岁啊。

自己28岁的时候,还只是一个正科。

哎~不想了。

姚星亮收敛心神,主要是越想越难受。

“仕山书记,欢迎回家!”

压下心头那难以言喻的感慨,姚兴亮迅速调整好心态,脸上笑容更盛,主动向前一步,伸出宽厚的手掌,与李仕山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安江需要你这样有闯劲、有思路的年轻领导!以后,我们就是一个战壕的战友了!”

“姚书记,您太客气了。”

李仕山表现的不卑不亢、态度谦逊,“我回安江,是向您和各位同志学习的。以后还请您和同志们多多指点、帮助。”

李仕山的回应滴水不漏,既表达了对姚兴亮的尊重,也摆正了自己的位置。

“好,好!”姚兴亮连连点头,随即侧过身,开始逐一介绍身后的班子成员,“来,仕山书记,我给你介绍一下我们安江的同志们。”

他首先指向一位五十多岁、身材微胖、头发已半白的中年男子:“这位是市长,郑春平同志。”

李仕山热情地伸出双手与郑春平握住:“郑市长,您好!”

郑春平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连声道:“欢迎李书记,欢迎啊!”

接着是一位高高瘦瘦、戴着眼镜、显得很精干的男子:“这位是副市长,田少兵同志,也是刚上任不久。”

“田市长,您好!”

“李书记,久仰大名了!”两人握了握手,双方眼神中带着打量与好奇。

省里之前在讨论安江市委班子调整的时候,顾常青是准备把田少兵安排到常委副市长的位置上。

结果富时力荐李仕山接任常务副市长的位置,差一点就把他的位置顶掉了。

最后,顾常青把李仕山又往上提了一步,田少兵还是坐上了常务副市长的位置。

虽说结局一样,可是这么一圈下来,大家可都清楚了一件事。

这个田少兵背后竟然是顾常青,这让他在安江市委的说话分量可就不一样了。

就连姚星亮对他说话都客气了许多。

就连介绍,都在纪委书记和组织部长前面,真是给足了面子。

李仕山也在好奇,这个田少兵是怎么抱上顾常青大腿的。

紧接着,姚星亮又介绍起一位笑容亲和的中年女干部,“这位是我们的组织部长,秋叶同志。”

“秋部长,您好!”

“李书记,欢迎您。”秋叶微笑着,话语简洁。

就这样,姚星亮把市委常委所有人都介绍了一遍。

李仕山热情地与每一位班子成员握手、打招呼,态度诚恳,姿态放得很低。

姚兴亮介绍的顺序就是他们在市委的排名。

这个顺序与李仕山记忆里的差不多。

眼前这一张张或熟悉、或略有变化的面孔,对他而言,并不陌生。

前世的这个时间,他已经调到了市委办工作、

对于这些市委班子的成员,他不仅熟悉,更清楚地知道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乃至……他们许多人最终的命运轨迹。

谁会在本地退居二线,平稳落地;

谁会交流到临市或省里,另有一番际遇;

又有谁,会在多年后那场席卷全国的反腐风暴中,黯然落马,身败名裂……

这些信息,如同清晰的档案,存储在他的脑海深处。

李仕山突然想起前世自己曾经和宣传部的同事一起做个宣传安江的项目。

大家本来是想找一些安江名人的资料。

可是找来找去,悲哀的发现,安江在历史上可真的是默默无名。

但凡能在历史上留名的人,哪怕就算再小,哪怕是负面人物,都没有任何一个和安江有关系。

于是乎,李仕山和同事只能调转方向,找找现在安江的名人,官当得大的,做生意厉害的,哪怕是影视明星也行。

可他们悲哀的发现,依旧没有。

尤其是当大官的。

安江籍的官员,似乎被一道无形的天花板所限制,竟然无一人能走到副省级的位置。

而且在安江有过履职经历的官员,除了姚兴亮后来勉强升任了副省长之外,竟也再无第二人。

后来就有人分析,难怪每次省里有什么好的项目安江都轮不上,感情是安江在省里就没有什么影响力。

后来,李仕山也听发改委和招商局的抱怨,他们出去拉项目,要政策,非常困难。

在外省或是燕京部委那里,没有重量级同乡帮忙,真的是非常困难。

倒是后来的反腐风暴中,安江落马的官员在全省各市中名列前茅,让安江出了名。

而这或许也是安江的经济一直在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