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9章 圣帝明聪,洞鉴忠奸于眼底(1 / 7)
卷首语
《大吴通鉴?帝王纪?德佑帝萧桓传》载:“天德二年冬,太庙祭祖大典前夕,帝萧桓召镇刑司副提督石崇入御书房,屏退左右,诘问西山旧仓文书事。时帝已得太保谢渊所呈铁证(含柳明账册、北元密信、玄夜卫文勘房主事张启墨痕鉴定),欲验石崇虚实。
崇初狡辩,谓仓内文书乃‘历代兵书孤本,藏之避盗’,帝斥其妄,掷蓝布账册(载‘割大同卫以西三城予北元’)于阶前。崇惊惧跪伏,攀咬谢渊‘伪造证据、构陷重臣’,帝复揭其私印破绽(崇私印为永熙帝所赐和田玉章,拓印与账册朱印不符)、柳明供词佐证,崇辞穷不能对。此‘御书房诘奸’之役,实为帝辨明忠奸、定太庙对决方略之关键,亦显石崇奸佞本质之败露。”
御殿寒深,烛影幢幢而摇曳;佞臣面圣,言辞娓娓却虚飘。妄以兵书,粉饰通番之重罪;轻抛账册,冀消破伪之浮谣。
绯袍染汗,魂兮几欲飘散;金砖叩膝,胆者已然惊销。圣帝明聪,洞鉴忠奸于眼底;岂待晨钟,早能辨佞若观爻。正御殿、烛摇深寒,佞臣朝帝言误。
兵书巧饰通番恶,账册漫抛如雾。袍汗注,魂欲散、绯衣颤栗金阶处。膝敲砖路,似胆丧神惊,词穷语乱,怎把圣聪蛊?
君心睿,洞烛忠奸明悟。岂容奸佞欺主。晨钟未响妖氛辨,天目光昭今古。休妄顾,看帝意、威严凛凛如霜怒。奸谋必沮。叹世事纷纭,人心诡谲,此恨向谁诉?
李德全(念)
御殿寒生烛影摇,帝心凝重审奸苗。
账册藏着通番罪,且看今朝辨伪朝。
萧桓(【二黄导板】)
御书房晨寒透龙袍,
(【回龙】)
烛影飘,香烟绕,孤持账册,待把那佞臣的罪证昭!
萧桓(【二黄原板】)
昨夜里谢渊呈密报,账册上字字似尖刀。
西山仓哪有兵书藏,分明是通北元把疆土抛!
害边军战死大同道,构陷于科入囚牢。
传石崇进殿来当面问,看他怎把假言描!
李德全(念)
启陛下,镇刑司副提督石崇,殿外候旨。
萧桓(沉声道,念)
宣他进来!
李德全(高唱)
宣——石崇进殿!
【第二场佞臣狡辩】
(石崇身着绯色官袍,手持朝笏,步态滞涩上,叩首时目光偷扫御案,神色强装镇定。)
石崇(【西皮原板】)
趋步躬身入金銮,御殿寒深透骨寒。
昨日递上谋逆报,今朝召对心不安。
强装镇定把君见,且凭巧语掩罪愆。
萧桓(冷冷开口,念)
石卿,孤召你前来,只为西山旧仓一事——你说仓中藏的是“历代兵书”,可周显搜出这本账册,记的却是“割大同卫以西三城予北元”,这也是兵书不成?
石崇(叩首,唱【西皮流水】)
陛下息怒容臣表,此册绝非臣所藏!
西山仓有卫所兵轮值哨,定是那谢渊党羽设毒招。
伪造账册来嫁祸,欲害臣身乱圣朝!
臣藏兵书皆正典,《孙子》《吴子》注详条,
怎会有通番言词把君扰?
萧桓(冷笑,持账册掷案,唱【二黄快板】)
一派胡言把孤欺,你可知账册有印玺?
镇刑司旧印盖在上,永熙铸印留砂迹!
张启彻夜验仔细,篆体刻痕无半分虚。
这砂眼是铸匠当年失了手,只有掌印者才知悉——
谢渊怎把此印仿?你再狡辩也枉费心机!
【第三场罪证破谎】
石崇(声音发颤,唱【西皮散板】)
闻听印玺有砂迹,冷汗涔涔透绯衣。
急中生智把言递,
(念白)陛下!此印……此印臣不慎遗失过几日,定是谢渊捡去造伪迹!他掌兵部调过边地档,知晓地名编谎言,望陛下明察!
萧桓(取和田玉印掷案,唱【二黄原板】)
你说谢渊造伪迹,再看这枚“靖边”玺!
永熙赐你平叛奖,印底有先帝御笔题。
你递的密报说谢渊谋逆,拓本私章是楷书体——
谢渊的印是瘦金“忠勤”字,三寸见方吏部存案籍。
你那拓本才二寸半,笔画歪斜哪有半分齐?
还要欺君把谎扯,孤看你是胆丧魂飞!
石崇(膝行前爬,唱【西皮流水】)
陛下开恩饶臣命,臣一时糊涂犯了浑!
北元拿臣妻儿把挟逼,才敢私通把疆土赠!
柳明供词是被逼,他与谢渊有交情——
求陛下念臣复辟功,容臣悔过补前愆!
萧桓(怒击御案,唱【二黄导板】)
好一个“一时糊涂”把罪卸,
(【回龙】)
你可知边军战死、百姓流离,皆因你通番卖国家!
萧桓(【二黄快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