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7章 一盂呈孝,一觞敬远,岂敢负甘肥(5 / 6)

加入书签

栎和自己各倒了一杯酒——还是以水代酒,却透着同心协力的诚意。“敬忠良,敬江山,”谢渊举杯,“明日太庙,咱们定要让石崇伏法!”

“敬忠良,敬江山!”萧栎举杯,与谢渊的杯底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在寂静的书房里格外清晰,像战前的鼓点,坚定而有力。

两人放下酒杯,继续核对证据,直到窗外泛起鱼肚白。烛火已经燃尽,晨光透过窗棂,照在案上的锦盒上,泛着金色的光——那光里,藏着正义的希望,藏着忠良的信念。

就在谢渊和萧栎同心部署时,石崇在府中还在做着美梦。他坐在书房里,看着案上的舆图,上面用红笔标注着诏狱和谢府的位置,还有缇骑的部署。“谢渊应该已经出发去诏狱了吧?”他对身边的徐靖道,语气中带着得意。

徐靖躬身道:“大人神机妙算,谢渊与于科交情深厚,定会中咱们的计。缇骑已经在诏狱门外埋伏好了,只要谢渊出现,就立刻动手,把他抓起来,扣上‘私闯诏狱、图谋不轨’的罪名。”

石崇满意地点头:“很好。明日大典,谢渊被抓,没人呈证,我再让李嵩等旧党附和,说谢渊是因怕罪行败露而逃跑,陛下定会相信。到时候,我再呈上谢渊‘通敌’的伪证,就能把他彻底扳倒。”

他拿起案上的伪证——是模仿谢渊笔迹写的“通北元书信”,上面盖着伪造的兵部大印。“有了这封书信,再加上谢渊‘私闯诏狱’的罪名,就算他有天大的本事,也翻不了身了。”石崇的脸上露出狂妄的笑容,仿佛已经看到自己掌控朝堂的场景。

徐靖看着石崇的得意,心中却有一丝不安——他总觉得事情太顺利了,谢渊那么精明,怎么会轻易中这么明显的计?可他不敢说出来,只能躬身附和:“大人英明,明日过后,大人定能掌控朝政,实现复辟大业。”

石崇没有察觉徐靖的不安,也没有察觉窗外的阴影里,玄夜卫的暗哨正盯着他的一举一动。他还在做着复辟的美梦,却不知道,谢渊和萧栎早已布好了天罗地网,等着他明日在太庙自投罗网。

书房里的龙涎香还在燃烧,甜腻的气味裹着石崇的狂妄,却掩不住他即将覆灭的命运。

天快亮时,谢渊送萧栎出府。廊下的灯笼已经熄灭,晨光透过廊柱,在青石板上投下细长的影。萧栎翻身上马,对谢渊道:“明日辰时,我在太庙正门等你,咱们一同迎驾。”

谢渊点头:“好。你路上小心,石崇的缇骑可能还在暗处盯着。”

萧栎笑了笑:“放心,我的护卫都是京营的精锐,石崇的缇骑不敢动我。”他策马离去,马蹄声在晨雾中渐渐远去。

谢渊回到书房,重新坐在案前。案上的证据已经核对完毕,整齐地放进紫檀锦盒里。他拿起锦盒,贴在胸口,能感受到锦盒的凉意,也能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窗外的晨光越来越亮,照在锦盒的“忠”字锁扣上,泛着冷光。谢渊走到窗边,推开窗户,清晨的微风裹着清新的空气灌进来,吹散了书房一夜的烛味。远处太庙的方向,已经能看到隐约的宫墙,那里,将是明日决战的战场。

他想起于科在狱中的坚守,想起萧栎的同心协力,想起周显、周廉、王彦……还有很多忠良的支持。他知道,明日的太庙,不仅是他一个人的战斗,更是所有忠良的战斗,是正义与邪恶的战斗。

谢渊握紧锦盒,眼神坚定。他已经做好了准备,等着明日的晨光,等着在祖宗灵前,揭穿石崇的罪行,为于科,为所有冤死的忠良,讨回公道。

夜已经过去,黎明已经到来,一场决定大吴命运的决战,即将在太庙拉开序幕。

片尾

天微亮时,诏狱内的于科缓缓睁开眼。林朔带着缇骑守在牢房外,见他醒来,轻声道:“于大人,您没事吧?那参汤里只有少量麻沸散,对身体无碍。”

于科摇了摇头,声音还有些虚弱:“我没事。谢大人……没来吧?”

林朔点头:“谢大人没来,他知道是石崇的计,正在府里准备明日的呈证。于大人,您放心,明日太庙,谢大人定会为您昭雪。”

于科露出一丝微笑,重新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德胜门的场景,浮现出谢渊的身影。他知道,自己的坚守没有白费,正义,很快就会到来。

与此同时,石崇在府中接到缇骑的回报:“谢渊并未离开谢府。”他脸色瞬间变得难看,猛地将案上的伪证扫落在地:“怎么会这样?他怎么没去诏狱?”

徐靖连忙道:“大人,或许谢渊是怕了,不敢去。明日大典,咱们还有别的计划,一样能扳倒他。”

石崇咬着牙,点了点头:“好,明日大典,我定要让谢渊死无葬身之地!”

谢府书房里,谢渊将锦盒放在案上,重新穿上正一品绯色朝服,玉带系得整齐。他走到镜前,看着镜中的自己,眼神坚定,没有丝毫犹豫。明日,他将带着证据,带着忠良的希望,走进太庙,迎接那场终极的对决。

卷尾语

《大吴通鉴?史论》曰:“天德二年冬祭祖前夜之抉择,实为谢渊‘公义胜私谊’之显证也。石崇设调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