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8章 军饷十七皆戍泪,边将十二尽亡殇(5 / 6)
的点点滴滴,想起李达、赵远等边将的冤魂,想起大同卫冻毙的士卒,想起于科在诏狱里的坚持,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今日一定要让石崇停职待查,为后续的彻底清算铺路。
老周在一旁说:“大人,周铁大人派人来报,他已经准备好了刑部的奏折,在朝堂上会弹劾石崇‘侵吞军饷、构陷边将’;周显大人也会奏报石崇‘私通北元’,还会带柳明当庭对质;李大人会用御史台的‘风闻奏事’权,弹劾石崇‘伪造谋逆信,构陷忠臣’。”
谢渊深吸一口气,拿起案上的朝笏,朝笏是象牙做的,上面刻着他的官阶和姓名。“走吧,去上朝,”他对老周说,“今日是关键的一步,先让陛下看清石崇的真面目,后续的审讯和昭雪,还需按部就班。”老周点点头,跟着谢渊走出书房,此时天已经亮了,晨光洒在谢府的院子里,像为忠臣照亮了前行的路。
谢渊走出谢府大门,秦飞的缇骑还在门口盯着,见谢渊出来,缇骑想拦,却被谢渊的随从拦住:“谢大人是正一品太保,要去上朝,你们敢拦?”缇骑不敢得罪正一品官员,只能让开道路。谢渊骑着马,往皇宫方向走,晨光映在他的官袍上,像一道红色的光,直指皇宫——那里,一场忠佞对峙的大戏,即将拉开帷幕。
片尾
早朝之上,按既定计划,李大人率先出列,手持弹劾奏疏,以御史台“风闻奏事”之权,历数石崇“伪造谋逆信、构陷太保谢渊与昌顺郡王萧栎”之罪,言辞铿锵,引得殿内官员窃窃私语。紧接着,周铁出列,呈上“侵吞军饷卷”与“构陷边将卷”,将石崇借冬衣采买、粮草克扣敛财十七万两,及构陷十二位边将的罪证一一陈述,工部尚书张毅、户部尚书刘焕相继附议,呈上采买档册、粮饷核账单作为佐证,证实罪证无误。
最后,周显带柳明入殿,柳明手持石崇私账副本,当庭念出“黑炭换白马”的交易暗码,及恒昌票号的账号,刘焕立刻奏报“已命户部郎中核查票号流水,初步发现五万两不明款项存入石崇亲信账户”。石崇当庭色变,厉声辩解“柳明因贪腐被逐,故意栽赃”,却被张启呈上的吏部档案驳斥——档案明确记载柳明“任职石崇府账房十余年,考核皆优”,并无贪腐记录。
萧桓端坐龙椅,听完全程,面色凝重,终下旨:其一,石崇“涉嫌通敌、侵吞军饷、构陷忠良”,即刻免去镇刑司副提督之职,打入诏狱,由刑部、御史台、玄夜卫组成“三法司联合专案组”,择日审讯;其二,李嵩“包庇石崇、阻挠查案”,暂停吏部尚书职权,居家待查,吏部事务暂由吏部侍郎张文代理;其三,秦飞“擅调缇骑、助石崇围谢府”,贬为玄夜卫北司副指挥使,剥夺缇骑调度权,由周显直管北司;其四,徐靖“参与构陷、意图纵火毁证”,革去诏狱署提督之职,押入刑部大牢,待专案组一并审讯。
旨意下达后,石崇被缇骑押出大殿,路过谢渊身边时,眼神怨毒,却已无力回天。散朝后,萧栎找到谢渊,低声道:“虽拿下石崇,但其党羽仍在,尤其是镇刑司旧部,恐会销毁后续证据,专案组需尽快进驻镇刑司。”谢渊点头:“我已与周铁、周显商议,明日便带专案组去镇刑司查档,同时让刘焕大人加快核查票号流水,务必找到石崇私通北元的铁证。”
当日午后,谢渊独自一人去了诏狱。他没有去见石崇,而是隔着牢门,看向关押于科的牢房。于科正坐在草席上,借着小窗透进的光默写《边军操练法》,见到谢渊,起身拱手:“谢大人,外面可有进展?”谢渊隔着牢门递过一个干净的馒头,轻声道:“石崇已被关入诏狱,李嵩、秦飞也被停职,专案组已成立,你的案子很快会重审。只是……还需些时日,待查清石崇的罪,你的冤屈才能彻底洗清。”
于科接过馒头,笑了笑:“谢大人不必急,我在狱中无碍,只要能还边军清白,能为李达他们昭雪,多等几日无妨。”牢门外的阳光落在于科身上,虽身处囹圄,他的眼神却依旧明亮,像当年守德胜门时一样,透着对家国的赤诚。
谢渊离开诏狱时,夕阳正斜照在宫墙上,将琉璃瓦染成金红色。他知道,这只是初步胜利,石崇的罪还需一一核实,于科的昭雪、十二位边将的冤魂、大同卫士卒的公道,都还在路上。但至少,奸佞已被控制,公道的曙光,终于在寒夜后初见端倪。
卷尾语
《大吴通鉴?史论》曰:“天德二年冬谢渊反击石崇之役,非仅忠佞之初步对决,实为大吴官场清浊角力之关键转折也。渊凭三卷罪证、一众忠良相助,借大吴官制之制衡,终使石崇罢职入狱,李嵩、秦飞之流遭停贬,破‘官官相护’之困局,显‘持正者虽孤亦强’之理。然此案非一蹴而就,石崇私通北元之实需票号流水佐证,构陷边将之细节需镇刑司旧档核验,于科之昭雪更需专案组逐一厘清,足见官场积弊之深,查案之艰。”
寒夜整证终见日,忠臣执剑未收锋。石崇之落网,非因权尽,乃因贪暴过甚、天怒人怨;谢渊之胜,非因官高,乃因守心持正、众志可成。元兴帝“活忠难”之训,在此役中更显深刻——活忠非仅“活下去”,更需“步步为营、久久为功”,在查案的严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