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8章 军饷十七皆戍泪,边将十二尽亡殇(3 / 6)
官制》规定,刑部重大案件可直接面圣;周显大人是玄夜卫指挥使,从一品,直属于陛下,他可以派玄夜卫亲军保护柳明,防止石崇灭口,还能提供玄夜卫的密报作为佐证。”
老周点点头:“大人说得对,周铁大人与石崇有隙,去年石崇想插手刑部的案子,被周铁大人驳回;周显大人也不满秦飞助纣为虐,肯定愿意帮忙。那要不要通知御史台的李大人?他有‘风闻奏事’之权,可以在朝堂上弹劾石崇,配合咱们呈递证据。”
“要通知,”谢渊说,“李大人是监察御史,正三品,他的弹劾奏疏可以先在朝堂上引起震动,让陛下注意到石崇的问题,然后咱们再呈递罪证,这样陛下更容易采信。不过要注意,李大人之前被李嵩降职,行动要隐秘,让老布庄的王掌柜去送消息,别经过吏部的驿站。”
他还考虑到证据的安全性——三卷罪证不能一起送,万一被截获就全完了。“‘侵吞军饷卷’和‘构陷边将卷’由你送萧栎府,萧栎大人是宗室,他的奏折陛下一定会看;‘私通北元卷’和柳明的证词,由周显大人的暗探送玄夜卫总司,周显大人直接面呈陛下;李大人的弹劾奏疏,单独递到御史台,由御史台转呈。”谢渊一边说,一边把三卷罪证分开,“这样就算一路被截,还有另外两路能到陛下手里,万无一失。”
烛火已经燃了大半,谢渊看着案上分开的罪证,心里踏实了些——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萧栎、周铁、周显、李大人这些忠良相助,还有大吴官制的制衡,石崇的奸网,终会被打破。
谢渊担心柳明的证词有疏漏,毕竟柳明是石崇府中的账房,万一被石崇反咬“柳明因贪腐被逐,故意栽赃”,就麻烦了。他让老周立刻去萧栎府,核实柳明证词的几个关键细节:私账中的暗码、隐秘库房的具体位置、石崇与北元交易的具体日期。
老周走后,谢渊拿出玄夜卫旧部的密报,对照柳明的证词概要——密报里写着“德佑十八年夏,破庙交易,黑炭一百,白马八十”,柳明的证词里也写着“德佑十八年六月十五,破庙,黑炭百,白马八十,银两万”,日期和数量都能对应。还有天德元年春的交易,密报里是“黑炭两百,白马一百”,柳明的证词里是“天德元年三月初二,宣府卫外,黑炭两百,白马百,银三万”,也能对应上。
半个时辰后,老周回来禀报:“大人,萧栎大人说,柳明已经把私账副本拿出来了,上面的暗码确实是‘黑炭’代火药、‘白马’代战马,隐秘库房在京郊庄园地下粮仓的东侧,有个石门,用石崇的玉佩能打开。柳明还说,石崇每次交易后,都会把银两存入京城的‘恒昌票号’,票号的掌柜是石崇的亲信,不过柳明偷偷记了票号的账号。”
谢渊点点头,让老周把这些细节补充到证词概要里,“恒昌票号的账号很重要,户部尚书刘焕是个清官,咱们可以让刘焕大人去查票号的流水,要是能查到石崇存入五万两的记录,就能进一步证实私通北元的罪。”他还想到,柳明的身份需要确认,“让萧栎大人找玄夜卫文勘房主事张启,去吏部调柳明的档案——柳明当年进石崇府,是通过吏部的‘府吏铨选’,档案里有柳明的画像和履历,能证明他确实是石崇府的账房。”
老周一一记下,然后问:“大人,柳明要不要提前转移到玄夜卫总司?萧栎府虽然安全,但石崇要是知道柳明在那里,说不定会派缇骑硬闯。”谢渊想了想,说:“让周显大人派玄夜卫亲军去萧栎府接柳明,藏在玄夜卫的密牢里,那里是陛下直接管辖的,石崇的人不敢闯。等明日呈递证据时,再把柳明带出来当庭对质。”
这些细节核实完,谢渊才在柳明的证词概要上盖了自己的私印,确认“证词属实,可作铁证”。他把证词概要放进“私通北元卷”,然后开始封装三卷罪证——每一卷都用防水油纸包了三层,外面再用红绸裹住,放进特制的木匣里,木匣的锁是工部特制的,只有他和萧栎、周显有钥匙,防止被人掉包。
烛火已经燃到了烛台底部,烛泪堆了厚厚的一层,像凝固的心血。谢渊坐在案前,看着三卷封装好的罪证,心里忽然想起了家人——夫人和公子还在里院睡着,要是他反击失败,石崇肯定会牵连他们,把他们也关进诏狱。
他起身走到里院门口,远远看着夫人的卧房,灯已经灭了,只有窗纸上映着淡淡的月光。夫人是永熙帝时期的御史之女,知书达理,当年他决定查石崇时,夫人没说反对,只说“你做的是对的,我和公子会支持你”。公子今年十岁,刚进国子监读书,前几天还问他“爹,什么时候能让于叔叔出来,我还想听他讲边军的故事”。
谢渊的心里有些愧疚,他欠家人太多,可他更清楚,要是石崇不除,大吴的边军会更苦,百姓会更难,甚至江山都会不稳。他想起元兴帝当年在文渊阁对他说的话:“做忠臣,不是只守着自己的小家,而是要守着大吴的万家灯火;活下来,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让更多人能活下去。”
他转身回到书房,拿起案上的“忠勤”玉印——这是元兴帝赐的,印文是“忠勤报国”,每次遇到难关,他都会摸一摸这枚印,给自己力量。“我不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