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7章 驿马嘶穿霜气骤,八百里尘飞铁走(2 / 4)

加入书签

宝,在事先准备好的《证据核验文书》上写下“大同卫废弃火药库查获‘工部乙字三号’木牌,与石崇调运火药账册标记吻合,证据确凿”,然后盖上户部的印鉴,递给随行的吏员,“立刻封存,八百里加急送抵御书房。”

石崇看着文书上的“证据确凿”四个字,手指悄悄攥紧,指甲掐进掌心,疼得让他更清醒。“不过是一块木牌,怎么就能证明火药被私运了?”石崇做最后的挣扎,声音提高了几分,“或许是火药库失火时,木牌没被运走,跟火药没关系!”

“石大人,”谢渊冷笑一声,走到废墟中央,指着地面上残留的黑色印记,“您看这里,这些印记是火药泄漏后燃烧的痕迹,范围这么大,说明当时有大量火药存放在这里,而非账册上说的‘运走’。另外,大同卫的军卒说,失火前一晚,有三辆没有标记的马车从火药库离开,去向不明——您敢说,那不是运火药的车?”

石崇被问得哑口无言,只能盯着地面,不再说话。他知道,证据链已经形成,再狡辩,只会显得更狼狈。

户部吏员拿着密封好的《证据核验文书》和木牌,快步离开废墟,直奔大同卫驿站——八百里加急的驿马已经备好,只待文书到手,立刻出发。驿站外,两名玄衣人靠在墙角,目光盯着吏员的身影,正是秦飞派来的密探——秦飞收到石崇的信,知道谢渊可能找到证据,便让密探在驿站附近埋伏,想截下奏报,拖延时间。

“大人,要不要动手?”一名密探低声问,手按在腰间的刀上。另一名密探摇头,目光扫过驿站门口的驿卒——驿站有大同卫的兵卒守卫,都是谢渊提前安排的可靠人手,硬抢只会打草惊蛇。“等他出了大同卫城,在偏僻路段动手,既能截下奏报,又不会被人发现。”

吏员骑马出了大同卫城,沿着官道疾驰。密探骑着快马,远远跟在后面,等待合适的时机。走到一处树林旁,密探对视一眼,催马加速,想绕到前面拦截。就在这时,树林里冲出几名穿着普通百姓衣服的人,拦住了密探的去路——是周显派来的暗卫,谢渊出发前,周显就担心秦飞会派人阻截,特意安排暗卫随行保护奏报。

“你们是谁?”密探喝道,拔刀相向。暗卫不说话,直接上前缠斗——他们都是玄夜卫的精锐,比秦飞的密探更懂格斗技巧,没几个回合,就将两名密探制服,捆了起来,押往附近的卫所关押。

吏员听到身后的动静,却没回头,只是催马更快地向前——他知道,奏报早一刻到京城,谢渊大人就多一分安全,大吴的朝局就多一分清明。

京城御书房外,萧栎捧着宗室联名折,站在廊下。折子里夹着户部核查的田产清单,每一页都写得密密麻麻:石涛强占的三百顷田产中,有一百二十顷是宗室私产,一百八十顷是农户的永佃田——这些永佃田是农户祖辈传下来的,石涛以“官府收编充军粮田”为名强夺,却转租给粮商,每年收取的租金比官府赋税高三倍,农户失去田产,只能去通州漕运码头做苦力,还被石涛的监工克扣工钱,不少人连糙米饭都吃不饱。

“郡王,陛下还在跟李嵩大人议事,要不您先去偏殿等?”内侍总管李德全走过来,语气带着关切。萧栎摇头,目光落在御书房的门帘上,语气平静:“我等无妨,奏报和折子都急,不能等。”他心里清楚,谢渊的火药证据和宗室的田产折,必须同时呈给萧桓,才能让他彻底看清石崇的真面目——单独一份证据,或许会被李嵩等旧党以“证据不足”搪塞过去。

半个时辰后,御书房的门帘掀开,李嵩走出来,脸色不太好看。见萧栎站在廊下,李嵩愣了愣,随即走上前,语气带着“关切”:“郡王,您是来递折子的?可是为石涛的事?石崇是复辟功臣,石涛年轻不懂事,或许有误会,不如从轻发落,别伤了功臣的心。”

萧栎看着李嵩,心里冷笑——李嵩这是怕石崇倒了,自己的旧党地位也保不住。“李大人,”萧栎语气平淡,“折子里是户部核查的田产清单,有农户的供词,有地契副本,不是误会。陛下英明,会做出公正决断。”李嵩碰了个软钉子,只能讪讪地离开,心里暗忖:等会儿奏报来了,一定要想办法让陛下暂缓处理。

萧栎走进御书房时,萧桓正坐在御案前,手里拿着一份奏折,眉头皱得很紧——是李嵩刚递的,说“石崇是复辟重要功臣,若因小事追责,恐寒了其他功臣的心”。见萧栎进来,萧桓放下奏折,语气带着疲惫:“栎弟,你来得正好,李嵩说要保石崇,你怎么看?”

“皇兄,先看这个。”萧栎将谢渊的《证据核验文书》和木牌递过去,“谢渊大人在大同卫废弃火药库找到的,‘工部乙字三号’木牌,是石崇调运火药的标记,账册核验属实,火药根本没运去京郊,被私运走了。”他又将宗室联名折放在御案上,“还有这个,石涛强占京郊三百顷田产,农户失产沦为漕工,被克扣工钱,通州百姓说‘宁遇北元,不遇石家’,皇兄可以看看农户的供词。”

萧桓拿起木牌,指尖摩挲着刻痕,又翻开账册,目光扫过“石崇”的签名,再打开宗室折,农户供词里“没田种只能去码头扛粮,一天工钱不够买半升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