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5章 如来翻掌祥云罩,定,乾坤了!(2 / 7)

加入书签

职权”,西列呼“传证人”“引全律”,金砖上的朝靴影子随着争执来回晃动。中立的吏部侍郎张文站在中间,双手攥着笏板,指腹已按出深深的印子——他既怕帮西列得罪吏部尚书李嵩(李嵩是旧党幕后支持者),又怕帮东列违逆律法,更怕陛下看出他的犹豫,只能偷偷用眼角余光观察龙椅上的萧桓,试图从帝王的神色中寻得方向。

萧桓始终没说话,指尖轻轻叩着御案上的玉玺,节奏从快到慢,又从慢到快,眼神扫过东列时带着不易察觉的冷意——他看穿了石崇、徐靖借弹劾夺权的图谋;落在西列时多了几分审视——他虽信任谢渊,却需确认证据的真实性;最后停在御案旁的德佑文书上,指腹轻轻摩挲着纸页边缘——那上面有谢渊当年熬夜写就的朱批,笔迹与他在漠北收到的密信笔迹完全一致,连“防瓦剌反悔”的措辞都如出一辙,这是他心中早已偏向谢渊的实证,却需等一个“止争”的最佳时机——他要让东列无反驳余地,让西列心服口服,更让中立派明白“团结”的重要性。

当东列的石崇暗中示意刘达“提谢渊私通瓦剌”时,萧桓终于动了。他的右手猛地拍在龙椅扶手上,紫檀木的纹路被震得微微发颤,沉闷的响声像惊雷般滚过殿内,瞬间压过所有嘈杂——东列的刘达刚张开嘴,话卡在喉咙里,朝笏“啪”地掉在金砖上,发出清脆的响声;西列的王瑾、李默也停下话头,齐刷刷看向龙椅,眼中带着期待与敬畏;中立的礼部侍郎林文悄悄松了口气,后背已被冷汗浸湿,他终于不用再在党争中煎熬。

萧桓的指尖捏着德佑文书的一角,纸页被他捏得发皱,却仍能看清上面“赎金分三期拨付,每期间隔十日,防瓦剌收金后不放人”的朱批。他抬眼时,目光先扫过东列的刘达,声音沉得像淬了冰:“刘达,你方才要提谢渊‘私通瓦剌’,可有实证?是有往来书信,还是有见证之人?若拿不出,便是诬告!按《大吴律?诬告律》,‘诬告一品重臣者,杖八十,流放二千里,永不叙用’,这罪名,你可担得起?”刘达吓得“扑通”跪倒在地,膝盖撞在金砖上发出闷响,连连磕头:“陛下!臣……臣是听镇刑司的旧吏所言,无实证!臣知罪!臣再也不敢了!”

萧桓没再理他,转而看向徐靖,目光锐利如刀,仿佛能看穿他的心思:“徐提督,玄夜卫指挥使周显已证‘死士送药’有档案可查,你却坚持‘三日核查’,是真不知情,还是想借机篡改档案,为旧党谋利?”徐靖的额头抵在金砖上,汗滴顺着脸颊落在砖缝里,浸湿了一小块金砖:“臣……臣是一时糊涂,误信了镇刑司旧吏的话,臣知罪!臣愿辞去诏狱署提督之职,以赎己过!”他想以辞职避祸,却不知萧桓早已查清他的底细,只是暂时不愿撕破脸。

石崇见两人认罪,心中慌得厉害,却仍强撑着出列,躬身时腰杆已不如之前挺直:“陛下!臣等也是为了朝堂清明,担心谢渊权柄过盛威胁社稷,并非有意构陷……”萧桓打断他,声音里带着痛心:“为朝堂清明?便要无凭无据攻讦忠良?便要违制干预玄夜卫?你们口中的‘清明’,是为大吴的江山,还是为你们旧党的私利?德佑年间,若不是谢渊率群臣筹赎金、固边镇,朕能否从漠北归来,尚未可知!今日你们却因私怨党争,忘了当年的艰难,忘了君臣的本分!”石崇被问得哑口无言,只能低下头,肩膀微微颤抖,再也不敢辩解。

殿内彻底安静下来,连烛火燃烧的“噼啪”声都清晰可闻。萧桓缓缓拿起御案上的文书,手指拂过上面的字迹,声音缓和了几分,却仍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朕在漠北时,曾亲耳听闻瓦剌首领额森与使者议事,额森说‘谢渊此人,硬骨头,不肯割地,难对付’;朕归来后,又亲查户部‘赎金筹措档’,谢渊府中变卖的三百亩祖宅、夫人典当的所有嫁妆,所得银两皆入国库,分文未私吞——这些,都与文书所载完全吻合。谢渊,你无罪。”

谢渊躬身行礼,玄色官袍的下摆扫过金砖,没有半分多余的动作,唯有鬓角的白发在烛下格外显眼——连日的争执与操劳,让他的咳嗽又加重了,方才站在西列时,他已悄悄用帕子掩过几次嘴,帕子上的淡红痕迹还未干透。此刻听到“无罪”二字,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却透着赤诚:“陛下圣明,臣谢陛下信任。臣此生唯有一愿,便是护好大吴的江山,不负先帝之托,不负陛下之望。”

萧桓的目光转向阶下的周德,这位曾在德佑年间随他一起被掳至漠北的旧臣,此刻正脸色惨白,双手紧紧攥着笏板,指节泛白,连嘴唇都在微微颤抖。萧桓的声音里带着几分复杂——有对旧情的惋惜,更有对臣子失节的失望:“周德,你我在漠北共患难,朕记得你当年为护朕,曾替朕挡过瓦剌士兵的鞭子,这份情,朕没忘。今日你无凭无据攻讦谢渊,已是违律,朕不罚你,是念及当年的护驾之功。但你要记住,《大吴律?言官篇》载‘言官弹劾需凭实证,不得风闻言事,不得借弹劾谋私怨’,你今日的所作所为,已失言官本分!”

周德的身体猛地一颤,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下来,砸在金砖上:“陛下!臣……臣是被石崇蒙蔽!他说谢渊要谋反,还拿臣的家人威胁臣,臣一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