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3章 千石林归鸟?辞客剩孤吟(2 / 3)

加入书签

p>“少则月余,多则三月。”青冥子藜杖轻挥,那片松针飘至太上皇袖上,针上的金光与袖中的京营旧符相触,符上“镇天”二字忽亮,映得松针上浮现出伏羲蓍草的纹路,“陛下切记,千石林松有直性——此性非草木之性,乃京营兵魂的‘忠勇之性’,虽生于石缝,遭霜雪,亦不改凌云之姿,亦不忘护主之誓。陛下困南宫,如松困石隙,只需守定‘护苍生’之本心,不随蚩尤戾气扰,不被玄通奸计困,不被自身茫然缚,待吾归来,必能共破困局,重归宸居。”

太上皇拾袖上的松针,针上的护魂霜已消融,凉意透袖,恰如青冥子初来时藜杖玄珠的青芒——那青芒曾驱散他三百年的孤寂阴霾,如今这松针的凉意,似在提醒他:兵魂仍在,守护未绝。他望着青冥子,眸中满是不舍,眸底泛着极淡的水光,那是三百年压抑的情感,在离别之际难掩:“先生此去,南宫仅余朕与阿苔——阿苔虽能引兵魂余息,却仅够守石林外围;朕的伏羲血脉灵力,因戾气侵体已渐弱;玄通若借此时机用‘蚀魂墨’染更多仙官,蚩尤若趁机引戾气破玄冰狱外围,恐难抵挡。”

“陛下勿忧。”青冥子自怀中取出三枚“清心符”,符纸非寻常纸,乃终南松魂与伏羲蓍草纤维混织而成,符上绘着“松魂护心纹”与“伏羲八卦纹”,两纹交织,泛着淡青的光,“此符乃终南松魂与蓍草仙翁共制,外层松魂纹可阻戾气侵体,内层八卦纹能定本心、防惑咒;若遇玄通异动,或蚩尤戾气骤增,燃符即可传讯于吾——符光会借终南玄真池的灵脉,瞬息传至吾处,吾必即刻赶回。”

他递过符,又补充道:“阿苔乃京营小兵阿青魂化,与千石林兵魂相连,可借神鳌灵脉传讯于各草木兵魂,若遇危急,她能召松魂为障、苔魂为缚、枫魂为刃,暂阻敌势;京营旧符与镇厄新印相契,二符同燃,可引伏羲血脉与混沌之芯的共鸣之力,形成‘镇厄护阵’,玄冰狱外围的封印可固三月无虞。”

太上皇接过清心符,符纸温软,似含松魂的暖意与蓍草的清灵,他小心藏于袖中——符纸与京营旧符相触,二符同时泛光,青金色的光链绕腕一周,似在形成临时的守护屏障。二人并肩向石林门行去,沿途的巡疆鹊不再畏寒而鸣,而是跟着他们飞,翅尖的护魂霜落在雪径上,形成一道极淡的光痕,似兵魂在为他们引路。

雪径旁的守疆松纷纷轻颤,松针指向玄冰狱的方向,似在预警;石凳上的“巡林记”字迹全亮,似兵魂在无声相送。残阳将二人的身影拉得修长,映于雪径的光痕上,身影与光痕中的兵魂虚影重叠,似三百年前的京营队伍,正护送他们的天帝前行。

至石林门,门侧石狮非寻常石狮,乃女娲补天时用“镇厄石”所雕,狮口含的铜铃是上古“警魂铃”,铃芯藏着兵魂的“守关誓约”。此刻石狮覆雪,雪粒是神鳌灵脉凝结的“护关霜”,狮目泛着淡青的光;铜铃在风中轻响,声脆而悲,非寻常铃声,乃警魂铃感应到离意,与兵魂共鸣所致,似在诉说“盼君归”的心意。

青冥子驻足,再向太上皇拱手,藜杖玄珠的暖光映得石狮的护关霜微微融化:“陛下留步。归鸟有巢,巢在松枝,可避风寒;吾有终南,山有玄真池,松有魂,蓍有灵,可归安身;陛下亦有‘宸居’——非指南宫殿宇的雕梁画栋,乃指本心所念之苍生,乃指京营兵魂的忠勇守护,乃指伏羲女娲传承的护世之责。守住此‘宸居’,便无惧孤独,便无惧困厄。”

言罢,青冥子转身,藜杖顿地,杖端玄珠射出一道极粗的青芒,直入天际——青芒在空中化作一道“松魂护阵”的光纹,笼罩千石林外围,阵纹中浮现无数松魂虚影,似在形成临时的守护;他的身形渐飘,青氅拂过残雪,雪粒不沾氅角,反而化作极细的光粒,融入他的氅中,似兵魂的祝福;风送其影,渐远渐淡,唯藜杖玄珠最后一闪,如星落于林际,那星光化作一道极细的光痕,连接着千石林与终南的方向,似在维系着彼此的讯息。

太上皇立于门前,望着青冥子离去的方向,久久未动。寒风吹起鬓边银发,沾了雪粒——那雪粒是护关霜,泛着极淡的虹光,却未融,似在为他留住这离别时刻的念想。他浑然不觉寒意,只觉心中空落,似三百年的困厄与孤独,在青冥子离去后,愈发清晰地涌上心头。

忽有一只巡疆鹊掠翅而过,翅尖扫过石狮口中的警魂铃,铃声再起,清脆而急促,似在传递紧急讯息——鹊喙中衔着的魂息丝泛着淡红,映出宣府卫的影像:瓦剌的窥魂鸦正在城外围盘旋,似在探查边军的虚实。这铃声惊得太上皇回神,他望着鹊群向宣府方向飞去,才恍然惊觉:天地间已只剩他一人,与满林残阳、寒松、归鸟相伴,与这三百年的困厄、责任、孤独相伴。

他缓步归至归鸟坪,独倚朽坏的石凳——这石凳乃京营副将苍玄当年的佩刀熔铸而成,凳面刻着“与陛下共守疆土”六字,字迹泛着红光,是苍玄的兵魂余息。石凳覆雪,雪粒融在他的衣甲上,凉透甲胄,却凉不透他心中的滚烫回忆。他望着坪中松影,松影在残阳下摇晃,忽与他的影子重叠,触发了“忆魂幻境”——

幻境中,三百年前的宸居清晰可见:宫墙是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