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2章 兵符在手千斤重,帝信如丝一寸茫(2 / 4)
”
谢渊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岳谦的提拔确是他举荐,可那是因岳谦熟悉京营与边卫协同防务,且在德佑之难中立过战功,完全符合《大吴会典?铨选志》的规定。可在政敌口中,这便成了“结党”的证据。他睁开眼时,已恢复平静:“账册都核对好了吗?边镇的粮饷可曾按时拨付?”
“都核对好了,只是……”于科犹豫片刻,还是说道,“户部侍郎陈忠故意刁难,说宣府卫的粮饷账目有‘疏漏’,要暂缓拨付。学生怀疑,这也是石崇的授意,想借此制造边军不满,给您安上‘克扣军饷’的罪名。”
谢渊的眉峰拧成一团。粮饷是边军的命脉,若真被暂缓,轻则士气低落,重则引发哗变。石崇这招釜底抽薪,比弹劾更狠。“你立刻去玄夜卫找秦飞,让他派人盯着陈忠,查清账目‘疏漏’是真有其事,还是故意伪造。”谢渊的声音沉得像铁,“另外,备车,我要去见户部尚书刘焕。”
于科刚要走,谢渊又叫住他:“记住,所有对接的文书,都要让户部官员签字画押,一式三份,兵部、户部、玄夜卫各存一份。绝不能给他们留下篡改的余地。”于科重重点头:“学生明白!”
谢渊抵达户部衙署时,刘焕正在与陈忠议事。见他深夜到访,刘焕连忙起身让座:“谢大人深夜前来,可是有急事?”谢渊开门见山,将陈忠暂缓粮饷的事挑明:“刘大人,宣府卫正值防务吃紧之际,粮饷一日不可缓。陈侍郎说账目有疏漏,还请拿出凭证,若真有问题,兵部立刻整改;若没有,还请即刻拨付。”
陈忠脸色一变,强辩道:“谢大人何必咄咄逼人?宣府卫上月的粮米入库记录与出库记录不符,相差五十石,此事需查明后方可拨付。”谢渊冷笑一声:“五十石粮米,不过是运输途中的正常损耗,《大吴户部则例》有明确规定,损耗在百分之一以内无需核查。陈侍郎连则例都忘了?”
刘焕见状,连忙打圆场:“谢大人说得是,些许损耗,不必深究。陈侍郎,明日便安排拨付粮饷吧。”陈忠虽不情愿,却不敢违逆尚书的指令,只能悻悻应道:“下官遵命。”
谢渊盯着陈忠,语气带着警告:“陈侍郎,边军粮饷关乎社稷安危,容不得半点马虎。若再有人故意刁难,休怪本尚书通过御史台弹劾!”陈忠心中一凛,低下头不敢再言。
离开户部时,夜色已深。街上的灯笼忽明忽暗,映着谢渊凝重的神色。他知道,这只是开始,石崇绝不会善罢甘休。陈忠的刁难被挡回去,接下来定会有更阴险的手段。他必须加快步伐,将所有可能的漏洞堵上。
回到府中,于科已等候多时,递上秦飞的密报:“老师,秦飞大人查到,陈忠确实在伪造宣府卫的粮饷账目,想把损耗改成‘克扣’,还好我们发现及时,没有让他得手。”谢渊点了点头,将密报收好:“秦飞那边,要让他继续盯着石崇与李嵩的动向,一有异动,立刻禀报。”
次日清晨,谢渊召集兵部侍郎杨武与于科,在衙署议事。案上摊着兵部所有的重要文书,从边镇布防图到军器制造清单,从粮饷调度记录到军籍管理册,密密麻麻堆了一地。
“从今日起,兵部所有文书,推行‘三副本备案制’。”谢渊的声音掷地有声,“正本存兵部密档库,由杨侍郎掌管钥匙;第一副本交玄夜卫文勘房备案,由张启主事核验盖章;第二副本由你亲自保管,锁入私库,每月与正本核对一次。”
杨武愣了愣:“大人,此举虽能防篡改,却也过于繁琐,恐影响办公效率。”谢渊摇了摇头,语气沉重:“繁琐也得做。石崇掌管镇刑司旧档,最擅篡改文书,当年岳峰将军的冤案,便是栽在伪造的密信上。我们不能重蹈覆辙。”
他拿起一本军籍册,指着上面的签字:“所有文书,必须有经手人、审核人、批准人的三重签字,且需用玄夜卫监制的防伪墨汁。张启主事已答应,每季度来兵部核验一次文书,确保无篡改痕迹。”
于科补充道:“学生已与玄夜卫对接好,他们会给我们提供防伪墨汁与印鉴,每一份副本都要加盖‘玄夜卫备案’的印章,伪造难度极大。”谢渊满意地点头:“很好。杨侍郎,你负责落实文书签字与墨汁使用;于科,你负责与玄夜卫的对接与副本保管。此事关乎重大,绝不能出任何差错。”
两人躬身应道:“属下遵命!”谢渊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心中稍安。文书是兵部的命脉,也是政敌最容易下手的地方,只要把文书这关守住,石崇便少了一条构陷的捷径。
处理完文书事宜,谢渊带着新制的火器账本,入宫面圣。御书房内,萧桓正在翻看边镇急报,见他进来,便放下奏折:“谢尚书,宣府卫的粮饷之事,秦飞已禀报,你处置得很好。”
谢渊躬身行礼,将火器账本呈上:“陛下,这是工部新造火器的账目,共计鸟铳三千杆、火炮五十门,已悉数拨付边镇,每一笔开支都有明细,恳请陛下核验。”萧桓接过账本,随意翻了几页,便放在一边:“朕信得过你,不必核验。”
谢渊心中一动,趁机说道:“陛下,近日有言官弹劾臣‘任人唯亲’,举荐岳谦任都督同知。臣以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