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1章 僧徒逐势求高榻,香客贪安盼免粮(1 / 5)
卷首语
“成武朝中期,镇刑司副提督石崇(从二品)久蓄助德佑帝萧桓复辟之谋,值正阳门术士‘荧惑入南斗’谶语初传,遂遣镇刑司旧部为心腹密探,或扮商贾、或装文人、或化农妇,分赴京师东市酒肆、西市茶坊、南宫墙外、城隍庙诸要地,传‘萧桓乃永熙帝嫡孙,真命天子,昔年守宣府退瓦剌,遭谢渊构陷幽禁’‘荧惑入南斗,天象示警,非复位不能安社稷’之妄言。
吏部侍郎张文(正三品)为崇所胁——崇握其去年贪墨考核银之账册,文遂私召吏部吏员于署内,令其借‘文官考核叙迁’之机,传‘附萧桓复辟者,复位后升三级、主官晋一品’之语;户部尚书刘焕(正二品)亦附之,焕贪粮库银买苏州田产,为崇所制,乃令户部吏员往各粮肆、驿站,传‘萧桓复位后免京师三年赋税、粮价减半’之谣,诱惑民心。宣府卫副总兵李默(从三品),昔年为萧桓旧部,崇又以‘私放瓦剌细作’之迹相胁,默遂暗递密信于南宫,言‘愿率宣府兵三百入卫,助陛下复位’。
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从二品)察市井流言异常,知是逆党造势,遂令暗探扮货郎、更夫、乞丐,散于街市,录下密探传谣说辞、短笺张贴痕迹(笺书‘萧桓复位,天下太平’),及张文、刘焕吏员传谣之现行,三递急报于太保兼兵部尚书兼御史大夫谢渊。渊时方以边事为急:核大同卫粮饷押运路线,防瓦剌细作劫粮;督宣府卫烽燧联动信号,补兵卒缺额;粮车已整装待发,大同卫兵卒断粮三日,实难抽手回京师肃逆。由是,京师民心渐为流言所惑,或叹萧桓‘蒙冤’,或盼‘免赋’,皆向复辟,逆党之势日盛,不可遏止。”
梵宇深谋客趁芳,红杏依墙妄语扬。
妄指龙幡承帝脉,谬拈星灯照复光。
僧徒逐势求高榻,香客贪安盼免粮。
唯听戍鼓心焚急,难遏香涛向逆狂。
镇刑司密室的烛火映着案上的《京师市井分布图》,石崇指尖在“东市酒肆”“西市茶坊”“城隍庙”“南宫墙外”等处划圈,面前站着五名心腹——皆是镇刑司旧部,从六品的密探头领,个个面色沉肃,手里攥着早已拟好的“传谣说辞”。
“你们五人,各带三名属下,分赴图上标注之地,按说辞传谣,不得有误。”石崇声音低沉,拿起一份说辞递给为首的头领,“东市酒肆多是商贾,便说‘萧桓陛下昔年守宣府,击退瓦剌,乃社稷功臣,遭谢渊构陷才被幽禁’,勾起商贾对‘功臣蒙冤’的同情;西市茶坊多是文人,便提‘永熙帝遗诏,本传位于萧桓,代宗陛下是借谢渊之力夺位’,引文人对‘正统’的执念。”
为首的头领接过说辞,躬身问:“大人,玄夜卫暗探近日在市井巡查甚严,若被他们撞见,怎么办?”他去年曾因传石迁旧党流言,被玄夜卫抓过,至今心有余悸。
石崇冷笑,从袖中掏出五枚“理刑院令牌”——这是徐靖昨日从理刑院偷来的仿制品,足以蒙混玄夜卫暗探:“拿着这个,若遇玄夜卫,便说是‘理刑院查术士流言’,他们不敢多问。记住,传谣时别扎堆,混在百姓中‘闲谈’,入夜后再去城隍庙、城门楼贴短笺,务必让流言一夜传遍京师。”他顿了顿,又道,“若有人质疑,便说‘南宫的魏奉先公公亲口说的’,借萧桓身边人的名义,增加可信度。”
五名头领领命离去时,石崇又叮嘱:“张文侍郎已令吏部吏员在官场传‘附萧桓者升三级’,刘焕尚书令户部吏员在粮肆传‘复位后免三年赋税’,你们只需配合他们,把市井民心搅热,便是大功一件,事后升你们为从五品!”官官相护的核心,从来都是“利益捆绑”,石崇深知这些心腹贪禄秩,许以升阶,便能让他们卖命。
东市“和顺酒肆”里,酒客满座,三五一桌,皆在议论“荧惑入南斗”的谶语。石崇的第一名心腹(扮成绸缎商)端着酒碗,凑到一桌商贾旁,故作不经意地叹气:“诸位可知,那南宫的萧桓陛下,昔年可是守宣府的功臣啊!七年前瓦剌犯境,他带三千兵卒守了宣府三个月,硬生生把瓦剌挡在关外,若不是谢渊大人嫉妒他的战功,在代宗陛下跟前说他‘有夺权之心’,他怎会被幽禁?”
同桌的绸缎商闻言,放下酒碗:“真有此事?我只听说萧桓陛下是因‘擅离宣府’被幽禁的。”他做绸缎生意,常去宣府,对边境战事略知一二。
心腹压低声音,故作神秘:“那是谢渊大人编的借口!去年我去宣府收账,听宣府卫的老兵说,谢渊大人怕萧桓陛下功高盖主,抢了他的兵权,才构陷陛下。如今荧惑入南斗,天象示警,就是要陛下复位,拨乱反正啊!”他说着,瞥了眼邻桌的玄夜卫暗探(扮成货郎),见对方没注意,又道,“听说李默总兵已暗中递信给陛下,说‘若复位,愿率宣府兵入卫’,京营的秦云副将也有意归附,这大吴的天,怕是要变了。”
商贾们闻言,纷纷点头——他们怕战事再起,影响绸缎生意,若萧桓真能稳定边境,自然愿意支持。酒肆掌柜也凑过来:“这位客官说得是!昨日户部的吏员来打酒,说‘萧桓陛下复位后,要免京师三年赋税’,咱们做买卖的,也能少些负担。”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