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章 青袍握简眉峰锁,默数边尘未肯休(4 / 5)

加入书签

好大吴的江山,莫为旁事分心。”

谢渊心中一动,连忙躬身道:“请公公转告太上皇,臣定不负所托,尽心练兵,守护京师。”近侍点头离去,谢渊望着他的背影,心中清楚:太上皇虽身处南宫,却仍有护国安邦之心,并未被勋贵利用。这无疑是个好消息,明日早朝,他便多了一份底气。

乾清宫偏殿内,萧栎正翻看边军送来的军报,见谢渊进来,放下军报:“谢卿今日来,可是为明日早朝之事?”谢渊躬身递上密探记录与宣府卫军报:“陛下,李嵩与英国公勾结,欲借太上皇今日在角楼之言,奏请太上皇亲临校场观操,实则是想挑拨陛下与臣的关系,阻挠团营革新。臣已让人核验,太上皇并无此意,且对团营战力提升甚慰。”

萧栎翻看记录,眉头渐渐舒展:“朕就知道,谢卿练兵,是为社稷,非为个人。明日早朝,朕倒要看看,李嵩还有何话可说。”谢渊躬身道:“陛下信任,臣感激不尽。明日臣定会将所有证据呈上,让百官看清勋贵的阴谋。”

谢渊返回兵部衙署,继续完善明日早朝的奏疏。他将团营革新后的各项成果,按“战力提升”“边防成效”“士卒反馈”分类,每一类都附上具体数据与证据,如“神机营装填速度从每炷香三次提升至五次”“五军营阵列失误率从三成降至不足一成”“边军老兵陈猛获士卒联名举荐,称其‘教战实用,不谋私利’”。这些细节,都是为了让奏疏更有说服力,让百官与萧栎都能清晰看到革新的价值。

秦飞此时送来最新消息:“大人,英国公府已派人去诏狱署,想让徐靖暗中放出风,说‘谢渊与太上皇有私交’,却被徐靖拒绝了——徐靖怕再被牵连,不敢再与勋贵勾结。”谢渊笑道:“徐靖倒是识时务,这也省了我们不少事。明日早朝,李嵩便成了孤家寡人,再难掀起风浪。”

岳谦与杨武也一同前来,带来了士卒们的联名信:“大人,这是各营士卒的联名信,都愿为团营革新作证,称谢大人是为了士卒、为了边防,绝非为了个人声望。”谢渊接过联名信,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签名与手印,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有了士卒的支持,有了太上皇的理解,有了萧栎的信任,明日的早朝,他定能赢。

夕阳的余晖洒在兵部衙署的匾额上,泛着金色的光。谢渊将所有证据整理成册,用锦盒装好,准备明日早朝呈给萧栎。他走到窗前,望向团营校场的方向,那里已恢复了平静,只有几个士卒在收拾兵器,甲片碰撞声隐约传来。他想起今日太上皇的感慨,想起士卒们的笑容,想起勋贵的阴谋,心中清楚:这场博弈,不仅是为了团营革新,更是为了大吴的未来。若能守住革新成果,团营便能成为京师的坚实屏障,瓦剌便不敢轻易来犯,百姓也能安居乐业。

李忠端来一碗热粥,轻声道:“大人,您忙了一天,吃点东西歇息吧。明日早朝还要应对李嵩,需养足精神。”谢渊接过粥碗,温热的粥水滑入腹中,驱散了一天的疲惫。“李忠,”他问道,“你说,明日早朝后,勋贵还会再阻挠革新吗?”李忠笑道:“大人,勋贵接连受挫,又失了太上皇这张牌,定不敢再轻易妄动。再说,团营战力日升,陛下又信任您,他们想阻挠,也没机会了。”谢渊点点头,心中也多了几分信心。

谢渊洗漱完毕,准备歇息。他躺在床上,却没有立刻睡着,脑海中反复推演明日早朝的场景——李嵩递上奏疏,他呈上证据,萧栎当庭斥责李嵩,百官附和,勋贵阴谋破产。这场景虽只是想象,却让他更加坚定了信念。他知道,明日之后,团营革新便能进一步巩固,士卒们的努力也不会白费,大吴的边防也会更加稳固。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洒在案上的锦盒上,泛着淡淡的光。锦盒里的证据,是今日博弈的成果,也是明日胜利的保障。谢渊闭上眼睛,渐渐进入梦乡,梦中,他看到团营士卒们奋勇杀敌,瓦剌兵败撤退,京师百姓欢呼雀跃,太上皇在南宫角楼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片尾

次日早朝,李嵩果然递上奏疏,恳请太上皇亲临校场观操。谢渊随即呈上密信、核验文书、军报与操练成果册,秦飞、岳谦、杨武也相继出列作证,证实李嵩与英国公勾结,欲借太上皇谋事。萧栎当庭斥责李嵩“结党营私,挑拨帝系”,罚其闭门思过三月,英国公也被削去部分俸禄,不得再干预团营事务。

此事过后,团营革新更加顺利,边军百户的教学方法在各营推广,士卒战力持续提升。不久,瓦剌因畏惧团营声威,主动撤去边境的骑兵,宣府卫、大同卫的边防压力大大减轻。太上皇萧桓也时常登南宫角楼,闻听校场声威,对近侍叹道:“谢渊真乃社稷之臣,有他在,大吴无忧矣。”

萧栎对谢渊的信任也愈发深厚,将更多军政事务交予他处理。谢渊则始终保持着谨慎与勤勉,继续完善团营制度,选拔更多有实战经验的边军将士任教头,为大吴打造了一支真正能战、敢战的精锐之师。

卷尾语

南宫闻训案,以辰时校场操练始,以次日早朝定调终,短短一日余,浓缩了“军力革新与帝系博弈”的复杂图景。谢渊未因勋贵借太上皇谋事而慌乱,未因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