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7章 宁以阖家保忠直,不向奸邪折腰弯(4 / 4)

加入书签

在层层宫阙之后,朱漆殿门紧闭,鎏金的龙纹在晨光里泛着冷硬的光,像一道无形的隔阂,隔住了君臣间仅剩的那点信任。而更远处,南宫的飞檐若隐若现,隐在薄雾中,像一头沉默的困兽,裹着那件旧貂裘的身影,便在那片寒垣里捱着漫长的日子。

帝王的猜忌如影随形,故君的寒困刻在心头,这两头的重量压在肩上,让绯色官袍都显得沉了几分。谢渊低下头,将袖中染血的素帕塞进袍内的暗袋——那帕子上的血痕,是今日以阖家担保的见证,也是他忠直不改的烙印。

风卷着残雪的气息吹过,掀动他的袍角,露出里面磨得发白的衬里,那是德胜门之役时留下的旧痕。他深吸一口气,胸口的沉闷散了些,再抬眼时,目光已无半分犹豫。

抬步跨过午门的门槛,绯色的身影在晨光中愈发孤直。前路纵有李嵩的构陷、周显的反扑,纵有帝王猜忌的暗礁,他也定要走下去——不为权位,不为虚名,只为太祖“孝治天下”的遗训,为联名疏上那十六路巡抚的笔力,为天下人眼中“君仁臣忠”的期盼。

晨钟的余韵还在皇城上空盘旋,谢渊的脚步没有停顿,一步步走出那道朱红的宫门,走向布满荆棘却也承载着民心的前路。那颗守孝护民的初心,便如这晨钟般,在大吴的宫墙与街巷间,久久回荡,不曾稍歇。

卷尾语

御书房之对,实为大吴朝堂“忠奸较量”与“君心权衡”的缩影。谢渊以“免冠叩首、阖家担保”明志,不仅是对自身忠直的坚守,更是对“孝治”祖制的扞卫;萧栎的猜忌与最终的妥协,既彰显了帝王权术的多疑,也暴露了封建皇权下“礼法”与“权欲”的矛盾。周显伪造证据、李嵩落井下石,虽暂未得逞,却也撕开了官场“官官相护、构陷忠良”的黑暗面,印证了“伴君如伴虎”的千古箴言。

神武皇帝设玄夜卫本为“察奸佞”,却因权柄失控沦为构陷工具;谢渊暂代指挥使一职,实为“拨乱反正”,让特务机构回归本质。这场博弈的意义,远超“个人荣辱”,实为对大吴“法治”与“人治”的一次检验——若律法严明,奸佞便无机可乘;若君心多疑,忠良便易遭构陷。

谢渊以阖家担保的,不仅是个人忠直,更是大吴的“孝治”根基与法治精神。御书房内的交锋虽已落幕,但“如何平衡君权与礼法、如何杜绝构陷与奸佞”的命题,仍值得深思。正如永熙帝所言“君明则臣忠,臣忠则国兴”,唯有君心明、律法严、臣忠直,方能如神武皇帝所愿,实现“江山永固,万代绵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