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 最是骨亲情太薄,不如权印半方章(4 / 4)
耀眼的光。他知道,这场博弈虽然赢了一局,但李嵩绝不会善罢甘休,日后还会有更多的挑战等着自己。但他无所畏惧,只要能守住“孝治”的祖制,能护好太上皇和大吴的江山,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他都心甘情愿。
棉絮送到禁苑的那天,内侍亲自来谢府回话:“上把棉絮铺在了床上,摸了摸,说‘这絮子软,比旧裘暖多了’。还让奴才给您带了件东西。”说着,递过一个包裹。
谢渊打开包裹,里面是那件旧裘——裘毛已经脱落大半,袖口磨得露出了里子,但洗得干干净净。内侍说:“上让奴才告诉您,‘旧裘用不上了,送给你做个念想。当年德胜门的雪,比今年还大,你还记得吗?’”
谢渊捧着旧裘,眼泪终于掉了下来。他想起德胜门的那个雪夜,萧桓将裘毛披在他身上,笑着说“共守河山”。如今,他们虽然身处不同的位置,却依旧坚守着那份初心。
他对内侍说:“烦请回禀上,旧裘我会好好珍藏。日后禁苑若有需要,尽管开口,我定会尽力相助。”
内侍走后,谢渊将旧裘挂在书房的墙上,与那盏银灯并排。阳光照在旧裘和银灯上,反射出温暖的光。他坐在案前,拿起笔,写下“共守河山”四个字,墨色浓重,像他此刻坚定的初心。
窗外的雪已经化了,露出了嫩绿的草芽。他知道,春天就要来了,禁苑里的太上皇,终于能暖暖和和地过个冬了。
卷尾语
南宫遣絮一事,虽无刀光剑影,却尽显封建朝堂君臣博弈的微澜与温情。谢渊以孤臣之身,冒“私交宫闱”之险三送暖物,为的不仅是太祖“孝治”的祖制,更是当年“共守河山”的旧诺;萧桓困于禁苑,甘受冻馁而劝止谢渊,为的不仅是顾全君臣名分,更是护持忠直之臣的周全。二人隔空相望,未谋一面,却以棉絮、参片、旧裘为媒介,将“君臣相得”的真谛诠释得淋漓尽致。
李嵩的构陷、王瑾的屈从,映照出官场趋炎附势的常态;秦飞的相助、老陈的奔波,彰显出乱世之中的忠义微光。萧栎的摇摆与最终的决断,虽有帝王权术的考量,却也未泯“孝亲”的本心——这场围绕禁苑暖物的博弈,终究以“仁”与“忠”的小胜收场,为冰冷的封建朝堂添了一抹温情。
旧裘挂于书房,银灯燃于案前,既是对过往的追忆,亦是对初心的坚守。谢渊的忠直、萧桓的仁厚,告诉后世:无论身处何种境遇,守住本心、护持良善,便是对“君臣”“父子”伦理最本真的践行。而那场纷飞的大雪,那些传递的暖物,终将在青史中留下淡淡的痕迹,诉说着权力之外,人性与温情的重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