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党羽相援遮日月,孤臣独战抗公卿(4 / 4)

加入书签

臣当在“置喙”中助君成“鼎盛”之业。二者的冲突,本质是“逢迎取宠”与“忠直进谏”的对抗,是“权位自保”与“社稷为重”的较量。

萧栎的决断,恰是这场博弈的平衡点:他不否认“春秋鼎盛”,却未全听“无需置喙”——暂压谢渊的强谏,是防“权臣逼宫”;命查李嵩的吏部,是防“逢迎乱政”;留“奉迎”之议,是顾“亲恩家法”。这并非完美之策,却是帝王权术的必然:在“鼎盛”的光环下,既需守住君权的威严,又需兼顾伦理的底线,更需在臣下的纷争中择机而动。

后世读史,当从“陛下春秋鼎盛,无需置喙”一语中悟得警示:为君者,纵有“鼎盛”之业,不可因“无需置喙”拒忠谏——拒谏则蔽目,蔽目则失天下;为臣者,纵遇“鼎盛”之君,不可因“无需置喙”避直言——避言则失责,失责则误社稷;若如李嵩般借“鼎盛”逢迎、以“无需置喙”塞责,终会因私废公;若如谢渊般逆言强谏、以“置喙”护道,虽暂触龙颜,终为社稷之福。

成武朝的这场争执,未决“奉迎”之事,却揭了“鼎盛”之世的朝堂真相:所谓“鼎盛”,非君权独断之谓,非臣下缄口之谓,而是君臣相得、忠直敢言、公私分明之谓。那句“陛下春秋鼎盛,无需置喙”,终成一面镜子——照出逢迎者的卑琐,照出忠直者的坚守,更照出帝王在权柄与伦理间的艰难平衡,为后世治道留下了深刻的镜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