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深宫忆旧泪沾裳,故臣忠语耳边扬(3 / 4)

加入书签

定不会再让奸佞当道,定不会再让忠良蒙冤。”

殿外传来瓦剌兵送早饭的声音,一名瓦剌兵端着一碗稀粥和一块干硬的饼,粗鲁地放在桌上:“快吃!别磨蹭!太师说了,还要留着你换大吴的城池和金银呢!”萧桓没有理会瓦剌兵的粗鲁,拿起饼慢慢啃着——他知道,只有活下去,才能报仇,才能收复京师。吃着干硬的饼,他想起谢渊在安定门守城时,士兵们吃的也是这样的饼,却仍能奋勇杀敌,心中愈发愧疚:“朕以前锦衣玉食,从未想过将士们的艰辛,若不是这次被俘,朕恐怕永远都不会明白,江山是靠将士们的血汗换来的。”

瓦剌兵离开后,萧桓开始在殿内踱步,回忆着谢渊当初的防务部署——安定门、德胜门是京师的重中之重,由岳谦驻守;东直门、西直门由京营将领驻守;玄夜卫负责巡查城内,防止细作作乱。他暗忖:“秦飞、张启若攻城,定会先攻安定门、德胜门,那里是京师的薄弱环节,也是谢爱卿战死的地方,将士们定会拼死夺回。”他又想起李嵩、徐靖在京师破城后,帮助瓦剌兵管理百姓,心中的怒火再次燃起:“这两个奸贼,若被朕抓住,定要让他们尝尝凌迟之刑,以谢天下!”

临近中午,殿外传来一阵马蹄声,夹杂着瓦剌兵的呼喊——像是有重要人物来了。萧桓走到窗边,透过缝隙望去,见瓦剌太师也先骑着马,在李嵩、徐靖的簇拥下,朝着深宫走来。“也先……”萧桓的拳头握紧,眼中满是恨意,“你毁朕宗庙、辱朕百姓,朕定要让你血债血偿!”他想起谢渊曾说过,瓦剌虽强,却内部不和,只要大吴君臣同心,定能将其击败。“朕等得起,”萧桓暗忖,“等秦飞、张启的兵力到来,便是你也先的死期!”

也先并没有进入萧桓的偏殿,只是在殿外停留了片刻,便在李嵩、徐靖的陪同下,前往皇宫的正殿。萧桓听到李嵩谄媚的声音:“太师,正殿内的珍宝都已封存,您若喜欢,便可带回漠北;还有后宫的宫女,也已挑选好了,都是年轻貌美的,供太师享用。”徐靖也附和道:“太师若想登基称帝,臣等愿拥戴太师,为太师打理京师的百姓与政务。”萧桓气得浑身发抖,却只能强压怒火——他知道,现在不是冲动的时候,他要等着救援,等着报仇。

午后的阳光透过殿窗,照在萧桓的身上,带来一丝微弱的暖意。他坐在木椅上,闭上眼睛,再次回忆起谢渊痛斥南迁的场景——那时的谢渊,虽已年近五旬,却仍精神矍铄,眼中闪烁着忠诚与坚定的光芒;那时的刘焕、马昂,也都义正词严,坚决反对南迁;那时的朝堂,虽有奸佞,却仍有忠良撑着大局。“若谢爱卿、刘尚书、马尚书都还在,”萧桓喃喃自语,“京师定不会破,朕也不会被俘。”

他想起谢渊曾对他说过,大吴的江山,是萧武皇帝一刀一枪打下来的,是元兴帝(朱棣)五次亲征漠北、巩固下来的,不能在他这一代衰败。“朕以前总觉得,江山稳固,无需担忧,”萧桓愧疚地低下头,“却没想到,江山是如此脆弱,一次战败、几个奸佞,便能让它摇摇欲坠。”他又想起谢渊推荐的秦飞、张启,想起他们如今正在率军前来救援,心中稍安:“谢爱卿推荐的人,定是忠良之臣,他们定能不负谢爱卿的期望,不负朕的期望。”

殿外传来密探的暗号——三声轻微的敲门声。萧桓起身,走到殿门边,轻轻打开一条缝隙,接过密探递来的第二张纸条。纸条上写着:“瓦剌兵已察觉我军动向,正加强京师防务;李嵩、徐靖已将内帑的珍宝运往漠北,想趁机讨好也先。秦指挥使计划三日后攻城,届时会派人来接应陛下。”萧桓握紧纸条,心中激动不已——救援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报仇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

他将纸条藏好,对着密探的方向躬身行礼:“替朕多谢秦指挥使、张启大人,让他们务必小心,注意瓦剌兵的埋伏。”密探低声应道:“陛下放心,臣定会转告。陛下保重,三日后见。”脚步声渐渐远去,萧桓回到殿内,心中充满了期待。他走到那堆残破的奏疏前,再次拿起谢渊的奏疏,轻声说道:“谢爱卿,三日后,朕便能看到京师收复,看到奸佞伏法了。你在天有灵,定要保佑我们成功。”

傍晚时分,瓦剌兵送来晚饭,依旧是稀粥和干饼。萧桓却吃得格外香甜——他知道,这是他被俘以来,离希望最近的一天。吃完晚饭,他开始在殿内锻炼身体,活动筋骨——他要养好精神,等着三日后的救援,等着重新回到大吴的朝堂,等着为谢渊、为战死的将士、为受苦的百姓报仇雪恨。殿外的瓦剌兵仍在喧闹,却再也影响不了他的决心——他的心中,已燃起了复仇与复国的火焰。

夜幕降临,殿内的烛火再次亮起,映得萧桓的身影格外坚定。他走到殿窗边,望着远处的星空,想起谢渊曾与他一起在御花园观星,谢渊指着北斗星说:“陛下,北斗星为众星之首,象征着帝王;周围的星星,象征着文武百官与百姓。帝王若贤明,百官便忠良,百姓便安乐;帝王若昏庸,百官便奸佞,百姓便受苦。”那时的萧桓,只是笑着点头,却并未深思;如今想来,谢渊的话,字字都是箴言。

“朕以前,便是昏庸之君啊……”萧桓自嘲地笑了笑,“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