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循踪捕恶擒奸党,减廪供军忍泪瞳(3 / 5)
只供京营,也只够五日。”陈忠的声音沙哑,“昨日内城已出现饿殍,今日又有百姓围堵粮店,玄夜卫卒已动手驱散了三次,再这样下去,恐生民变。”
岳谦眉头紧锁:“太保,兵卒们已两日没吃饱,昨日德胜门有卒哗变,说‘饿着肚子守不住城’,我好不容易才安抚下来。若再无粮,真的会哗变!”
李东阳叹了口气:“谢太保,现在援军还在宣府卫受阻,短时间内到不了。唯一的办法,就是‘减粮供兵’——优先保证京营卒的粮,百姓那边,只能靠官府赈济少量粮,再鼓励官宦献粮,或许能撑到援军来。”
谢渊沉默了很久,手指划过账簿上的数字。减粮供兵,意味着百姓会有更多人饿死,可若不这样,京营哗变,京师立刻就破。他抬起头,眼里满是血丝:“就按李阁老说的办——京营卒每日供粮减至一升五合,分两餐发放;百姓每日赈济半升粮,优先给老弱妇孺;陈忠,你再去劝谕未被牵连的官宦,让他们献粮,献粮多者,朝廷记功,拒不献粮者,按通敌论处!”
决策定下后,减粮的消息很快传遍京师。京营卒们拿到减粮后的饭食——一碗稀得能照见人影的粥,上面飘着几粒米,有的卒子当场就把碗摔了:“这怎么够吃?还不如让瓦剌杀了我!”
岳谦站在演武场上,看着愤怒的兵卒,心里像被刀割一样。他拔出佩刀,割破自己的手指,将血滴在粥碗里:“兄弟们,我知道大家饿,我也饿!可京师是咱们的家,瓦剌就在城外,若咱们不守城,家人就会被胡骑杀死!这碗粥,我陪大家一起喝,等援军来了,我保证让大家吃饱!”
兵卒们看着岳谦流血的手指,渐渐安静下来。一名老卒捡起摔碎的碗,哽咽着说:“都督,我们听你的,就算饿肚子,也守住京师!”
百姓那边,情况更惨。内城街头,饿殍越来越多,有的母亲抱着饿死的孩子哭,有的老人坐在路边,气息微弱。周老汉(德胜门乡勇教头)看着这一幕,心里难受,回家把家里仅存的半袋粮捐了出去:“太保和兵卒们在守城,咱们不能拖后腿!就算饿死,也不能让胡骑进来!”
有周老汉带头,一些百姓也自愿捐粮,可这点粮,对于数十万百姓来说,只是杯水车薪。陈忠带着衙役去劝谕官宦献粮,可大多数官宦都闭门不出,有的甚至放狗咬人:“粮是我的,凭什么献出去?”
谢渊看着陈忠送来的献粮清单——仅得粮两千石,心里愈发沉重。他走到京师城头,望着城外瓦剌的军营,又看了看城内饿殍遍野的景象,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他暗下决心,就算拼了这条命,也要找到粮,守住京师。
减粮的第三日,京师的危机又添一层——瓦剌细作趁机散布谣言,说“谢渊私藏粮,不给兵卒百姓吃”“瓦剌破城后,不杀献粮者”,内城的恐慌情绪愈发严重。
清晨,秦飞接到玄夜卫暗探的报告:“指挥使,西直门发现细作四人,正在粮店外煽动百姓抢粮,说‘谢太保把粮藏在兵部,大家去抢!’”
秦飞立刻率玄夜卫赶去西直门,只见数百百姓围着粮店,有的已砸开粮店大门,往里冲。细作们混在人群里,喊着“抢粮啊!再不抢就饿死了!”秦飞大喊:“住手!这些是细作,大家别上当!”
可百姓们已被饥饿冲昏了头脑,根本不听。细作们见状,拔出短刀,冲向维持秩序的玄夜卫卒:“杀了他们,抢粮!”秦飞拔出佩刀,与细作厮杀起来,玄夜卫卒们也冲上去,一边保护百姓,一边抓捕细作。
这场混乱持续了一个时辰,四名细作被斩杀,五十余名百姓受伤,粮店的粮被抢空。秦飞站在满地狼藉的粮店前,心里满是无奈——粮荒已让百姓失去了理智,若再找不到粮,这样的混乱还会发生。
他带着细作的尸体回到兵部,谢渊看着尸体上的瓦剌标记,脸色愈发阴沉:“瓦剌这是想借粮荒乱我军心民心!秦飞,你加派人手,搜捕城内所有细作,绝不能让他们再煽动百姓!”
与此同时,岳谦来报:“太保,安定门有两百卒饿晕,还有三十卒逃兵,已被抓回,按军法当斩!”谢渊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斩吧,按军法处置——若不严明军纪,更多人会逃。”
岳谦领命而去,心里却很难过——那些逃兵,都是饿极了才跑的。他走到刑场,看着被押上来的三十名逃兵,他们脸上满是绝望:“都督,我们不是想逃,我们是饿啊!”
岳谦别过头,不敢看他们的眼睛,下令:“斩!”刀光落下,三十颗首级滚落在地。城楼上的兵卒们看着这一幕,有的默默流泪,有的握紧了手中的长刀——他们知道,逃是死,不守城也是死,只能硬撑。
就在京师陷入绝境时,陈忠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他查到,前户部尚书(刘焕的前任)在京师城外还有一处秘密粮库,是永熙帝时期为应对边患设立的,里面可能藏有粮。
谢渊立刻派秦飞率玄夜卫去查,果然在京师西南的玉泉山附近找到了粮库。粮库大门被封了三层,玄夜卫卒劈开后,里面竟藏着五万石粮!“太保,粮找到了!”秦飞的声音带着激动,“这些粮足够京营吃十日,百姓也能赈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