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能藏私信通凶党,虎制伪符骗禁闉(3 / 4)
刘景坐在案后,面前摆着从他府中搜出的“入宫路线图”。“刘副千户,”刘景道,“这图是你画的吧?标注御书房守卫薄弱处,还私通王虎,你还有何话可说?”
刘能起初顽抗:“我是被王虎胁迫的!孙都督流放,我只是想帮他报仇,没想劫宫!”
刘景递上他与孙昂的书信:“这是你流放前写给孙昂的,说‘定要劫帝南迁,为都督翻案’,还想抵赖?”
刘能看着书信,眼泪掉下来:“是孙都督让我做的!他说若我能劫帝,就保我升京营指挥佥事……我一时糊涂,才犯了错!”
刘景将供词整理好,递给谢渊:“太保,刘能招认,京营还有十余个孙昂旧部,都是千户、副千户,藏在各卫,需尽快清剿。”
谢渊捧着供词、伪勘合、路线图,走进御书房。萧桓看着这些罪证,怒不可遏:“孙昂的余党还这么多!传旨,京营各卫的孙昂旧部,全部罢官下狱,由岳谦暂代京营都督,清剿余党!”
李东阳道:“陛下,谢太保率德胜门守军护驾,斩叛兵三百,功不可没;周信、秦飞也有平叛之功,当赏。”
萧桓点头:“谢太保加‘太师’衔(正一品),赏黄金百两;周信升京营副都督(从二品);秦飞升玄夜卫指挥使(从一品);斩杀的叛兵,曝首九门一日,以儆效尤!”
谢渊躬身:“陛下,臣只是尽本分。京营需尽快完善制度,防再出内奸。”
德胜门守军押着生擒的叛兵,从正阳门经过。百姓们围在街道两侧,扔出烂菜叶、石头,骂道:“叛贼!敢劫宫,该杀!”
周老汉(德胜门乡勇教头)带着乡勇们,捧着米酒,送到谢渊面前:“谢太保,您又救了陛下!第三日就平了叛乱,您真是忠良!”
谢渊接过酒,对着百姓们躬身:“这不是我一人之功——周信的德胜门守军,秦飞的玄夜卫,还有宫城侍卫,是大家一起守住了宫城,守住了京师。”
百姓们齐声欢呼,声音飘在东华门的城楼上,与守军的操练声混在一起,成了京师最安稳的声响。
秦飞带着张启走进诏狱署东库。伪勘合、入宫路线图、刘能的供词、王虎的兵器,被一一放进楠木柜,贴上“永世警示”的朱印。“这些罪证要好好存着,”秦飞对张启道,“京营内奸难除,要让后世官员知道,官官相护、勾结叛党,都是灭族之罪!”
张启点头,在账册上写下“第四十六柜——三日平叛全卷”,墨色是玄夜卫专用的松烟墨,清晰如鉴。
兵部衙署的烛火还亮着。谢渊与岳谦修订《京营守卫新规》:“京营调兵,需‘兵部勘合+玄夜卫核验’双证,缺一不可;宫门值守,京营卒与玄夜卫卒各半,换班需双方将领签字;凡私制勘合、勾结叛党者,斩!”
岳谦道:“太保,新规颁行后,京营的内奸再也不敢妄动。另外,可让玄夜卫介入京营考核,凡孙昂旧部,一律不录用。”
谢渊道:“还要让工部修缮东华门,加固城门,增设火器——宫城防务,绝不能再出纰漏。”
萧桓召谢渊、李东阳、岳谦入宫。“三日平叛,虽快,却也暴露了京营的大问题,”萧桓道,“谢太保,你说的‘京营督查司’,尽快设起来,让郑恒(从六品御史)任提督,专司考核与内奸清查。”
谢渊躬身:“陛下,臣明日就拟奏疏。另外,德胜门守军是直辖军,可作为宫城的后备力量,随时待命。”
李东阳补充道:“可将‘三日平叛’记入《大吴礼典》,传示后世,让百官知内奸之祸,不敢再官官相护。”
萧桓点头,窗外的月光落在御书房的案上,案上的“护驾安邦”墨宝,是他刚写给谢渊的——三日的生死与共,比任何赏赐都重。
第四日辰时,岳谦率玄夜卫,在京营各卫清剿孙昂旧部。十余个千户、副千户被一一拿下,有的藏在营房,有的混在卒子中,见玄夜卫来,没一人敢反抗。“谢太保,”岳谦奏报,“余党已全部抓获,京营各卫的值守,都换成了忠诚可靠的卒子。”
谢渊点头:“京营是京师的屏障,绝不能再出内奸。日后京营卒的选拔,需玄夜卫核验其家世、履历,防旧党混入。”
李嵩(正二品吏部尚书)组织官员考核,选拔清正廉洁的官员,补充京营空缺。“谢太保,”李嵩奏报,“已选任正三品京营指挥佥事五人,都是之前弹劾过石迁、孙昂的忠良,定能守住京营。”
谢渊道:“李尚书,考核需严,绝不能让官官相护的事再发生。”
张毅(正二品工部尚书)派周瑞(正三品工部侍郎),修缮东华门城楼,加固城门,增设五十门火器。“谢太保,”周瑞道,“东华门已修缮完毕,城门用硬木加固,火器能覆盖宫门周围,叛兵再想冲进来,难了!”
谢渊道:“好!宫城防务需万无一失,日后工部需定期检查城门、火器,防损坏。”
谢渊撰写《大吴三日平叛录》,详细记载三日平叛的过程、京营内奸的危害、平叛的经验,奏请萧桓颁行全国。录中写道:“平叛之道,在侦缉、在调兵、在除奸。侦缉早则能防患,调兵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