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 终教邪佞归刑网,再护山河固帝京(2 / 4)

加入书签

秦飞立刻从班列中出列,手里捧着本深蓝色布面的册子——封面织着玄夜卫的“鹰扬纹”,边角用铜片包着,是文勘房专门存档的“调兵底册”。他躬身递上,玄夜卫卒快步接过,捧着呈到萧桓案前:“陛下,谢尚书所言属实。此册中每次调兵,臣皆在‘核验人’处签名,旁附玄夜卫‘北司印’骑缝章,可比对陛下御书房存档的右符记录,绝无半分虚言。”

张端的脸色微变,指尖掐得疏纸更皱了,却仍强撑着辩道:“就算调兵需双符,可兵卒心里只认谢渊,不认陛下!刘少卿的‘私语录’,总不是假的吧?”谢渊转头看向刘凯,目光锐利如刀,扫过他手里那卷旧纸:“刘少卿,你这‘私语录’,是何时、何地、听哪名兵卒所言?记录者姓甚名谁、在理刑院任何职?可有玄夜卫或理刑院的‘勘验勘合’——按《大吴刑律》,私录人言需有勘合为凭,否则即为伪证。”

刘凯的眼神瞬间闪烁起来,手指下意识地把纸往身后藏了藏,支支吾吾道:“是...是臣的下属听京营兵卒说的,记录者...记录者不愿露面,怕遭谢尚书报复。”谢渊冷笑一声,声音里带着彻骨的寒意:“不愿露面?怕是根本没有记录者吧!臣请陛下传京营都指挥使陈安——陈将军自宣府卫援兵到京,每日与兵卒同食同住,操练、巡营从无间断,兵卒若有此语,他岂会不知?”

陈安走进殿时,甲叶上还沾着京营操练场的黄土,袖口别着半块没吃完的麦饼——是今早操练时,兵卒周小五塞给他的,还带着点体温。他对着萧桓躬身,声音洪亮得震得殿内铜铃轻响:“陛下!臣在京营督练月余,每日与兵卒同吃掺麦粥、同练补垣术,从未听过‘陛下的话不如谢尚书的话管用’!兵卒们常跟臣说‘陛下信谢尚书,才让他来练咱们;咱们跟着谢尚书守京师,就是跟着陛下守家’——刘少卿这‘私语录’,定是伪造的!”

刘凯慌得后退半步,脱口而出:“你...你是谢渊的下属,自然帮他说话!”谢渊立刻上前一步,声音里带着一丝悲愤:“刘少卿此言差矣!陈将军是宣府卫死节将军陈烈之子——陈烈将军守宣府时,左臂被瓦剌刀斩断,仍握矛拒敌;胸骨被马蹄踏碎,怀中犹藏‘守土’血书!陈将军承父志而来,只知‘守土护民’,不知‘结党偏护’!若刘少卿仍疑,臣请陛下传京营兵卒代表——昨日臣在卢沟桥操练,问过兵卒‘为何听臣调遣’,他们说‘因臣是陛下派来的,听臣的,就是听陛下的’,陛下可召兵卒当面问,真假立辨!”

萧桓点头,声音比之前坚定了些:“传京营兵卒三人,即刻入殿。”不多时,三个兵卒跟着玄夜卫卒走进来——通州菜农周小五,手上还留着种菜的老茧;宣府卫老兵李福,鬓角染着霜,甲胄是父亲传下来的旧甲;年轻铁匠王二,脸上还带着练刀时蹭的灰。萧桓看向周小五,语气缓和了些:“你说说,你们听谢尚书调遣,是因信他,还是信朕?”

周小五“扑通”跪在地上,膝盖磨到金砖发出轻微的声响,声音带着激动的沙哑:“陛下!臣等听谢尚书调遣,是因谢尚书是陛下派来守京师的!前几日雪大,谢尚书还把自己的棉袍脱给冻得发抖的小兵,说‘这是陛下让我带来护着你们的’——臣等心里,只有陛下一个主子,哪敢有第二个!”李福、王二也跟着磕头,额头贴在金砖上:“陛下明鉴!刘少卿的话是假的!”

刘凯的脸瞬间白如纸,连扶着“私语录”的手都开始发抖。张端却仍不死心,咬牙抛出最后一根“稻草”:“陛下!谢渊与边将往来过密——陈安、李默等边将,每月都要去他府中议事,议事时屏退左右,连玄夜卫都不让靠近!此非私结边将,何为私结边将?”

谢渊早有准备,从怀中掏出一卷竹纸——是兵部特制的“防务奏疏纸”,边缘盖着“兵部存档”的朱印,递到萧桓案前:“陛下,此乃臣与边将议事的‘议事录’——每次议事,臣皆命兵部主事当场记录,会后抄送内阁、玄夜卫,绝无半分隐秘。昨日臣与陈安、李默议事,议的是‘大同卫增筑十二座箭楼、调百名火器匠’之事,议事录已抄送李首辅,上面还有内阁的‘接收印’,李首辅可证。”

内阁首辅李东阳立刻出列,手里捧着另一卷纸,躬身道:“陛下,谢尚书所言属实。臣昨日午时收到‘大同卫箭楼议事录’,上面详记箭楼的高度、火器的配置、匠人的调遣,皆为防务急事,无半分私语。张侍郎说‘屏退左右’,实因议事涉及城防虚实——西直门瓮城的暗门位置、通州粮仓的布防,若被内奸听去,后果不堪设想,故只留记录主事,此乃九边防务的常规做法,非私结边将。”

张端的手攥紧了《劾疏》,指节泛得发白,连指骨都清晰可见——他没想到谢渊竟把“议事”也记录在案,还抄送了内阁和玄夜卫,断了他所有狡辩的路。可他仍不愿放弃,声音里带着一丝绝望的狠戾:“就算议事是防务,可谢渊掌九边兵权,边将多是他举荐的——陈安是他保举的宣府卫指挥使,李默是他保举的大同卫副将,此非培植私党,何为培植私党?”

谢渊听到“培植私党”四字,终于再也忍不住,往前走了两步,声音里带着明显的颤抖——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