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礼之大本,以防乱也(3 / 4)

加入书签

獬豸旗猎猎作响,仿佛在为这迟来的真相呐喊。

谢渊让人将腰牌拓片分送九边,密令各卫严查编号"壹贰"的潜伏者。"叁号已露,"他望着长城的方向,"另外两虎也该藏不住了。"萧枫的铁骑正在整队,獬豸旗在朝阳中泛着金光,他们即将开赴晋北,追缴赵南星藏匿的最后一批战马。

匿名信的最后一句"九边皆有鹰影",被谢渊用朱笔圈出——这是提醒,也是挑衅,预示着这场革新与反革新的斗争,还远远没有结束。

大同的新制很快传遍九边,宣府卫的老军匠在马印上刻下獬豸纹时,手抖得厉害:"三十年了,终于敢用真印了。"他的儿子十年前因揭发假马印被灭口,如今终于能告慰亡灵。

辽东卫查获的飞鹰纹马印,编号"伍"字竟与刑部侍郎的佩牌相同——这证明飞鹰厂的潜伏者远不止三虎。谢渊让人将这些编号汇编成册,每发现一个,就在地图上插一面獬豸旗,九边的红旗很快连成一片。

"这不是旗子,是民心。"萧枫望着地图,突然明白谢渊推行新制的深意——不仅是防弊,更是重建边军对朝廷的信任。

代王的亲信偷偷来大同,想购新制战马,却被谢渊拒之门外:"按新则例,宗室购马需三司会签。"亲信的脸色变了变,却不得不按规矩办事——新制的威严,已压过宗室的特权。

在府中烧毁与飞鹰厂的密信,灰烬中露出的"叁号"字样,被玄夜卫悄悄收起。这些宗室终于明白,官官相护的时代已经过去,任何通敌行为都将付出代价。

太皇太后的懿旨不再干预边事,宫中的飞鹰纹器物被尽数销毁——这是无声的妥协,也是新制胜利的注脚。

三法司会审时,赵南星的头发已花白,却仍强撑:"老夫乃两朝元老,岂会通敌?"谢渊将腰牌、马印、账册摆在案上,"这些器物上的叁号,"冷声道,"总不会是别人刻的吧?"

证人陆续出庭:马印工匠指认他监造私印,票号掌柜证实他存入赃款,瓦剌降兵认出他是"送马的叁号大人"。赵南星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突然瘫倒在地:"是飞鹰厂逼我的!"他的哭诉在铁证面前,显得格外苍白。

最终判词由谢渊亲写:"赵南星身为工部尚书,监造私印助敌,论罪当凌迟,家产抄没入边军饷。"

从赵府抄出的白银,足够支付九边半年的军饷。谢渊让人铸成银锭,每锭都刻"獬豸"纹,分发给边军时,将士们举着银锭高呼"万岁"——这不仅是军饷,更是正义战胜黑暗的象征。

工部的马印监造权被收归太仆寺,新铸的马印必须刻"三司会验"字样,由玄夜卫全程监督。《大吴工律》新增:"军器监造需录影像,存档备查"——这是用赵南星的教训换来的制度革新。

大同卫的老兵们聚在獬豸旗下,讲述着过去的委屈:"以前验马,要看镇刑司的脸色,"一名断臂军卒抹着泪,"我哥就是因为拒验假马印,被安个'通敌'的罪名砍了头。"

谢渊让人在卫所立"冤魂碑",刻上所有因反抗飞鹰厂而死的边军姓名。"他们的血不会白流。"他的声音传遍营垒,"新制在,冤屈就不会再发生。"

萧枫的铁骑开始演练新战术,战马的嘶鸣中,透着压抑已久的振奋——这些战士终于可以堂堂正正地保家卫国,不必再担心背后的冷箭。

边将们在军帐中立誓:"凡违新则例者,无论官阶高低,一律举报。"这誓言被刻在帅旗上,与獬豸旗一同飘扬。谢渊发现,自新制推行后,边军的逃兵率下降了七成——制度的公正,比任何说教都能凝聚人心。

一名参将突然交出祖传的飞鹰纹佩刀:"这是父亲留下的,"他的声音带着愧疚,"以前以为是荣耀,现在才知是耻辱。"这把刀被扔进熔炉,铸成新制马印的模具——用罪恶的象征,锻造正义的工具。

谢渊让人将匿名信与王林的笔迹比对,发现"叁"字的写法完全相同——送信人确是王林旧部。《玄夜卫档案》记载,王林死前曾遣散十余名亲信,"令其潜伏,待时机成熟举报飞鹰厂",这封信正是践行当年的嘱托。

林缚按信中线索,在工部的废纸堆里找到"鹰首壹号"的残账,字迹与刑部尚书的批文相同——这预示着下一个目标已浮现。

谢渊望着信末的"九边皆有鹰影",突然在地图上圈出九处卫所,那里的马政官都曾是赵南星的下属——一场更大规模的清查即将展开。

京城的飞鹰厂余党开始慌乱,刑部的"壹号"突然称病,户部的"贰号"频繁调动家产。玄夜卫的监视记录显示,他们正在联络宗室,想借"宗人府令"逃脱制裁——这是官官相护的最后挣扎。

谢渊将匿名信的副本送抵各衙门,附言:"主动自首者免死。"这是心理战的最后一步,利用潜伏者的恐惧,瓦解他们的同盟。

一名工部主事突然投案,供出"鹰首壹号"的作息规律——恐慌已开始蔓延,胜利的天平逐渐倾斜。

萧枫的铁骑在晋北截获赵南星藏匿的战马,马印上的叁号被当场凿毁,换上新制的獬豸纹。"从今天起,"萧枫的声音在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