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3 / 4)
\"他走向马车,\"破不了风宪官的磁石。\"
马车夫正要拔刀,萧枫的铁骑兵已围拢,马掌的磁石吸住对方的兵器。谢渊掀开油布,这次不是盐引,而是清一色的镇刑司刑具,每具都刻着\"周龙掌钱\"的暗记。
\"好啊,\"他的声音里带着冰刃,\"用刑具车运盐引,\"指向车夫胸口的烙痕,\"镇刑司的人,\"冷笑一声,\"连自己人都不放过。\"
从马行地窖,搜出盖着三法司印的空白盐引两千道,每道都预盖了王琼的花押。谢渊的勘合符扫过,盐引背面显形出瓦剌文的战马清单,数目与萧枫的边报一致。
\"王琼,\"他捏着盐引,\"你批的不是盐引,\"望向地窖深处,\"是大吴的边防线。\"
九、密室对质?官心可诛
在镇刑司的刑具前,假玄夜卫终于松口:\"每道盐引,镇刑司抽二两,\"他指着胸口的烙痕,\"王经历说,\"声音发抖,\"这是给三法司大人的孝敬。\"
谢渊的勘合符扫过他的供词,显形出三个名字:王琼、萧忠、王经历。\"三法司的大人,\"他的目光像刀,\"拿边军的命,换自己的钱。\"
掌印官辨认出,马行的假印正是三年前失窃的太仆寺官印。\"大人,\"他跪地痛哭,\"王经历说,\"指着印模,\"改缺角獬豸是为了防伪,\"却不知,\"缺角处嵌的赤铁矿,\"正是镇刑司的标记。\"
谢渊望着印模,终于明白周龙密牍的缺角之痛——官印缺角,人心缺德。
医正的最终报告显示,马行弩箭的毒剂,正是镇刑司未销毁的七成\"锁喉砂\"。\"王经历,\"谢渊敲着报告,\"你销毁的不是毒剂,\"望向窗外,\"是大吴的未来。\"
萧枫的水军在护城河拦截官船,磁石网吸住船底的私铁,镇刑司的飞鹰旗在火光中坠落。谢渊站在船头,看着落水的护院,胸口的烙痕在火光下格外醒目——那是官腐的印记。
\"萧将军,\"他指向沉箱,\"捞起的不仅是盐引,\"声音低沉,\"是大吴的官制。\"
从沉船搜出的密约,详细记录了三年来的通敌细节,每个月的初三,都是三法司分赃的日子。谢渊的勘合符扫过,发现密约末页,周龙的名字旁画着獬豸——那是他最后的抗争。
\"周侍郎,\"他低声道,\"你的牍,终于等到了破局的这天。\"
天亮时,护城河的卤砂被彻底清理,露出河底的獬豸纹砖——那是神武朝的镇河砖,被镇刑司的毒砂埋了三年。谢渊命人重新描红,獬豸角直指北方,那是瓦剌的方向。
谢渊将毒剂、假印、密约、供词整理成十五铁证,用磁石盒装着,送往京城。\"林缚,\"他望着磁石盒上的獬豸,\"这些证据,\"声音坚定,\"足够让三法司的大人,\"顿了顿,\"看看什么叫国法。\"
林缚点头,手中的账册还滴着水——那是从河底捞出的分赃记录,每笔都刺痛着人心。
在整理证据时,谢渊发现马行的密约,与周龙密牍的分赃清单完全吻合。\"周侍郎,\"他摸着密牍上的硫黄斑,\"你用命写的牍,\"望向窗外,\"终于连成了网。\"
窗外,萧枫的铁骑兵正在巡逻,马掌的磁石与勘合符共鸣,那是正义的回响。
深夜,谢渊在驿馆写下《马行伏奸记》,记录夜探的每一处细节:\"毒剂、假印、密约,非商之恶,官之恶也。官商合流,必毁于细节;国法昭彰,必明于秋毫。\"
烛光下,他的影子投在墙上,与勘合符的獬豸纹重叠,仿佛一个永不弯曲的脊梁。
马行被封的消息传开,边民自发围聚,老河工举着涿州矿难的幸存者:\"谢大人,\"他的声音哽咽,\"这些年,我们挖的不是矿,\"指向马行,\"是自己的坟啊!\"
谢渊扶起老人,看着他掌心的卤砂痕迹,那是三年前矿难的印记。\"老丈,\"他低声道,\"国法已到,\"指向查封的马行,\"他们的坟,\"顿了顿,\"在国法里。\"
边将们捧着《边将收买名录》前来,有人撕毁名录:\"谢大人,\"他的声音洪亮,\"末将的战马,\"指向军营,\"以后只认獬豸印,\"拍着胸脯,\"不认飞鹰纹!\"
谢渊望着这些铁血汉子,忽然明白,官腐虽深,民心未改。他的勘合符亮起,照在边将们的甲胄上,像极了黎明的曙光。
三日后,大同马市重开,谢渊亲自验马,每匹马的耳后都烙着新的獬豸印。边民们看着,忽然有人跪下:\"谢大人,\"他捧着马料,\"这是我们自家的黑豆,\"声音坚定,\"喂官马,不喂奸商!\"
谢渊接过黑豆,看着马市的热闹,忽然想起周龙密牍的缺角——有些缺口,正在被民心补上。
马行案的十五铁证,被收入《大吴刑案宗》,首页贴着周龙密牍的抄本,谢渊的批注写着:\"夜探马行,非为缉私,为缉官腐。官腐不除,边患不止。\"
掌印官看着这些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