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3 / 3)

加入书签

这只是冰山一角,三法司的黑暗,远比他想象的更深——每一个暗记背后,都是一个被腐蚀的官制齿轮,都是一段被掩埋的贪腐往事。

谢渊命人将玉牌暗纹刻成碑,立在茶马司门口。碑额\"开中裕国\"下,用小字刻着:\"官器私用,国将不国。\"往来商队见此碑,无不噤若寒蝉,《碑刻警示录》载,此碑乃大吴首座商政警示碑,其文直书官商之祸,以儆来者。

张四维临刑前,望着碑上的獬豸纹,忽然笑了:\"谢大人,你刻得下玉牌,刻得下人心么?\"谢渊望着他的背影,知道官商合流的毒瘤,非一日可除——但至少,这方石碑,会成为官制长卷上的一道深痕,时刻警示后来者。

雪停时,谢渊站在玉碑前,勘合符与碑上獬豸纹遥相呼应。松烟墨的清香混着雪水,渐渐冲淡了硫黄味。他知道,这一仗虽破了晋商的局,却只是掀开了三法司黑幕的一角——《三法司密档》中,还有更多的暗记等待破译,更多的贪腐等待揭露。

谢渊摸着令牌上的獬豸角,仿佛听见神武爷在《开中则例》里的谆谆告诫。玉牌暗纹的阴影中,他看见无数双眼睛在暗处窥视,那是官商合流的余党,也是大吴官制的伤疤。但他坚信,只要獬豸的角还在,只要风宪官的魂还在,这些伤疤终会愈合,官制的光辉终会重现。

卷尾

太史公曰:观晋商之会,知官商合流之害,在窃官器以通私路,假官文以覆邦基。松烟墨、羊脂玉,本为朝堂重器,却成商队通关之钥;三法司、太仆寺,本为国之栋梁,却成权奸舞弊之基。谢公于墨色异香中辨忠奸,于玉牌暗纹上断是非,非独其智,乃其忠也。后之居官者,当以玉碑为鉴,守官器如守国门,护官文如护民命,方保商路清、马政明,使獬豸之威,永镇奸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