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3 / 3)
人,御史台弹劾您越权!\"师爷神色紧张地递上奏折。谢渊微微一笑,将奏折投入火盆,火光映照着他坚毅的脸庞:\"只要能摸清河患规律,护百姓平安,这罪名,我担了又如何?\"他的目光望向远方,那里,黄河水正缓缓流淌,带着希望奔涌向前。
如今,黄河沿岸的百姓每逢水患时节,便会前往当地的档案库。他们抚摸着铁梨木档案柜,看着泛黄的舆图和奏疏,口中传颂着谢渊的事迹:\"多亏了谢大人建的档案库,让治河有了依凭,咱老百姓才能少遭些水患的罪。\"各地的治河官员也常聚于档案库中,依据前人的记载商讨治水良策,谢渊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守护百姓、治理水患而不懈努力。
卷尾
太史公曰:观谢渊建水患档案库,可知治河之要,在于知往鉴今;治国之道,贵在明察秋毫。其以铁梨木为骨,筑千年档案之基;以《鲁班经》为盾,护历史真相之秘。此库非独藏河患之变,更载人间之正道。谢公不畏强权,不惧生死,终使黄河水患昭然于世,为当世治河者立不朽之典范。今之治河护民者,当效谢公之勇,守此库,护此史,方不负黎民所托,社稷所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