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0章 链成待赴金銮殿要使奸邪胆魄无(3 / 6)

加入书签

,怕被石迁的人截获,特意让我藏在这里,说‘将来若谢大人有需,便给他送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穆接过密报,展开一看,只见上面写道:“德佑前三年冬,大同被围三月,粮草仅够三日,士兵冻饿者过半,瓦剌以太上皇为质,逼我军投降。

臣赵武誓与大同共存亡,然需朝廷派援兵,否则恐难支撑。”

末尾是赵武的亲笔签名,下面盖着大同卫的朱红监印,印痕虽有些模糊,却仍能辨认。

李穆刚将密报收好,营外忽然传来马蹄声,是几名身着黑衣的人,自称是“镇刑司的人”

,要“检查营中旧档”

周老卒怒喝:“这里是大同旧营,不是你们镇刑司撒野的地方!

没有兵部的批文,休想进来!”

李穆心知是石崇的人来抢密报,他将密报藏进甲片夹层,对周老卒道:“周老哥,你拦住他们,我从后门走!”

周老卒点头,拄着拐杖挡在营门口,与黑衣人格斗起来。

李穆趁机从后门离开,快马赶回京师——他知道,密报到手,证据链又多了一块关键拼图。

与此同时,陈默回到自己的私宅。

他的私宅位于京师南城的小巷中,低矮简陋,却处处透着警惕——院墙高一丈,上面插着碎瓷片,院门后藏着机关,这是他当年为防石崇旧部报复所设。

进了屋,陈默掀开床板,露出下面的地窖,地窖内堆满了玄夜卫的旧档案,还有一个木盒。

他打开木盒,里面放着一块残破的玉佩——玉佩呈白色,上面刻着“桓”

字,是太上皇萧桓的随身之物,德佑前四年春,他送药去漠北时,太上皇将玉佩折为两半,一半交给他,说“若我不能回去,你便拿着这半块玉佩,告诉谢大人,我从未怪过他”

陈默指尖抚过玉佩的裂痕,眼中泛起湿润——当年的情景,仿佛还在眼前。

木盒中还有一本小册子,是当年死士的行踪记录,上面详细写着每日的行动:“德佑前四年春,潜入漠北,至太上皇营帐外,遇瓦剌巡逻队,杀三人,伤一人,成功送药;次日,传回太上皇密信,言瓦剌欲拖延时间,需朝廷派援兵……”

每一页都有陈默的签名与玄夜卫的暗记,证明记录的真实性。

陈默刚将玉佩与小册子收好,院外传来轻微的脚步声,是玄夜卫的探子——他知道,是石崇的旧部在监视。

他吹灭烛火,从地窖的密道离开,密道直通巷尾的柴房。

出了柴房,他换上一身平民服饰,将玉佩与小册子藏进靴筒,快步赶往谢府——他不敢耽搁,怕夜长梦多,证据被截。

当日午后,王瑾、李穆、陈默陆续回到谢府,将各自取来的证据交给谢渊。

谢渊将赎金账册、瓦剌回执、大同密报、玉佩残片、行踪记录一一摆在案上,仔细翻看,眉头却渐渐皱起:“证据虽有,却仍有缺口——德佑年间的谈判文书,如与瓦剌的协议草案、萧栎的批文、内阁的存档,这些还未找到,若没有这些,便无法证明谈判是经朝廷批准,而非我个人擅自决定。”

王瑾道:“谈判文书应存于礼部档案库,当年林文大人任礼部郎中,负责谈判文书的存档,或许他能帮忙。”

谢渊点头:“林文大人如今任礼部侍郎,正直可靠,且德佑年间参与过谈判,定会相助。

陈默,你去礼部找林文大人,就说我请他调取德佑年间的谈判文书存档,需有萧栎的批文与内阁印鉴。”

陈默躬身应道:“属下这就去。”

陈默赶到礼部时,林文正在整理先帝陵寝的祭祀文书。

见陈默来,林文放下手中的活:“陈统领,可是谢大人有要事?”

陈默道:“谢大人遭人诬陷,需德佑年间的谈判文书作证,烦请林大人调取礼部存档的文书,包括协议草案、萧栎批文、内阁印鉴。”

林文眼中闪过怒色:“是谁敢诬陷谢大人?德佑年间若不是谢大人力主谈判,太上皇怎能回来?我这就带你去档案库。”

礼部档案库由礼部郎中掌管,郎中是李嵩的亲信,见林文要调谈判文书,便推托道:“林大人,这些文书是‘机密档案’,需陛下的旨意才能调取,否则属下不敢。”

林文冷笑:“按大吴《礼部档案则例》,侍郎可调取五年内的非军事机密档案,谈判文书属‘外政档案’,不在‘绝密’之列,你若阻拦,便是违反则例,我可奏请陛下弹劾你。”

郎中脸色微变,只好打开档案库,取出德佑年间的谈判文书。

林文将文书交给陈默:“你回谢府,若有需,我可随时去御书房作证。”

陈默接过文书,只见上面有萧栎的批文“依谢渊所拟,着兵部、礼部协同推进”

,还有内阁的印鉴,协议草案上还留有谢渊的修改墨痕,证据确凿。

陈默谢过林文,快步赶回谢府——缺口已补,证据链愈完整。

当日傍晚,谢渊召来玄夜卫文勘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