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7章 千石林初雪羽客叩南宫(2 / 4)
,女娲以玄冰狱镇之,笔触苍劲,似有灵力流转,恍若活物。
见太上皇踞于殿上龙椅,那龙椅乃神鳌背骨所制,椅背刻“镇厄天帝”
四字,乃太上皇昔年封号。
青冥子不拜,仅拱手曰:“终南玄真观青冥子,见过镇厄天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太上皇眸色一沉,指节叩击龙椅,背骨相击声如惊雷:“见朕不拜,汝恃何能?”
青冥子笑曰:“吾恃天地之道,恃玄真门‘守真’之理。
陛下以‘困鸟’自比,然鸟困樊笼,或因翼折,或因心囚。
陛下三百年居此南宫,是翼折乎?是心囚乎?”
太上皇闻言,指节叩案更急,沉声道:“三百年前,蚩尤残魂借共工戾气破玄冰狱,祸乱三界,凡人生灵涂炭,仙者魂飞魄散。
朕率镇厄卫、召三界神众迎战,却中其奸计——蚩尤以凡人为质,诱朕入伏,镇厄卫半数战死,众神灵力耗损。
朕不得已,以自身伏羲血脉为引,化‘镇厄印’,重封蚩尤于玄冰狱。
然此印需朕守之,不得离南宫半步,否则玄冰狱破,三界再遭浩劫。
朕非翼折,亦非心囚,乃为天下困于此!”
言及此处,声有哽咽,眸中雪光闪烁,映得殿内烛火忽明忽暗,壁画上诸神似也随之悲戚。
青冥子闻言,藜杖轻挥,杖端玄珠射出青芒,拂过后壁壁画。
刹那间,壁画如活,三百年前大战之景扑面而来——血色染红云霄,镇厄卫持剑冲锋,蚩尤戾气化作黑雾,吞噬仙魂,太上皇立于玄冰狱前,血脉金光冲天,与蚩尤黑雾相撞,天地震颤。
此乃“神识幻境”
,借玄珠之力显过往真容,如梦似幻,太上皇见此,眸中泪落,滴于龙椅,竟融开少许积霜。
青冥子曰:“陛下为天下守此封,乃大仁大义。
然‘静守’非枯坐待毙,非困守一隅。
陛下可知,玄冰狱下,除蚩尤残魂,尚有一物?”
太上皇蹙眉,忆及封狱之时:“当年封狱,朕引伏羲八卦测地脉,遍查玄冰狱,唯见蚩尤残魂,别无他物。”
“陛下所见,乃表象也。”
青冥子步至殿中,藜杖点地,地面忽现裂纹,裂纹中透出青芒,芒中似有混沌气流流转,“玄冰狱下,藏有‘混沌之芯’——开天辟地时,清浊分离,余一混沌本源,坠于北冥,后女娲补天时,引其入玄冰狱,镇蚩尤戾气。
三百年间,蚩尤残魂以戾气蚀玄冰狱,陛下以灵力补之,实则是以己之灵力,养蚩尤之戾气——陛下灵力耗损一分,蚩尤戾气便增一分。
若能引混沌之芯之力,既可加固封印,又可解陛下困厄,此乃‘静守’之真意——守其本(护天下),变其法(借混沌)。”
太上皇闻言,起身离椅,趋步至青冥子前,执其手,掌心伏羲血脉与玄真木灵力相触,竟泛出金青光晕:“先生此言当真?若能如此,三界幸甚,朕亦幸甚!
然混沌之芯深藏玄冰狱下,蚩尤残魂环伺,如何可取?”
青冥子摇头,藜杖玄珠再闪,幻境又生——只见千石林深处,一冰窟内,一株灵芝通体雪白,顶端泛青芒,芒中与地下混沌之芯隐隐相牵。
“非取之,乃引之。
千石林中,有一株‘雪魄芝’,乃三百年前陛下封狱时,血脉灵力所化,藏于石林最深处冰窟之内。
此芝与陛下血脉同源,能感应混沌之芯;吾藜杖玄珠乃混沌伴生珠,能为媒引。
若以陛下灵力为引,以玄珠为媒,可引混沌之芯上浮,与雪魄芝相契,届时戾气自散,封印自固,陛下亦可离南宫,重掌镇厄之责。”
太上皇眸中重燃光彩,如寒星破雾,映得殿内壁画诸神似也展露笑颜:“先生既有此法,朕愿听先生调度。
只是千石林虽近,却因玄冰狱寒气外溢,常有妖物出没,恐难抵达。”
青冥子笑道:“陛下勿忧。
吾携终南‘清心符’,符以玄真木皮、混沌伴生粉所制,可驱妖邪;陛下伏羲血脉灵力虽三百年耗损,然根基尚在,只需凝神静气,随吾前往即可。
明日黎明,雪霁风停,玄冥神换令,寒气压戾,正是动身之时。”
太上皇颔,命宫人备酒食。
宫人端上“凝露羹”
——以千石林松露、玄真池泉水所煮,能补灵力;“雪魄糕”
——以雪魄芝旁积雪所制,能清戾气。
二人对坐殿中,烛火摇曳,映二人身影于壁画上,恍若上古诸神与玄真传人共商大计。
窗外寒鸦已息,千石林雪光映窗,似有祥瑞之气悄然弥漫,殿内长明魂烛忽焕金光,如祝融火神相贺。
次日黎明,天微亮,雪已止,风渐息。
玄冥神换令,寒雾渐散,晨光透石林,映得石峰琉璃般璀璨。
太上皇换玄冰铁轻甲,甲上织女娲神丝,能护血脉;青冥子仍着青氅,藜杖玄珠映晨光,如星落掌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