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3章 彪威暂假浑忘本误认山林作己乡(2 / 4)
回,如今掌管京营西营粮草库房,握有边军物资调度的旁证。
片刻后,周奎甲胄未卸便单膝跪地:“大人有何吩咐?”
膝盖触地的瞬间,他瞥见石崇案上的金元宝,心头一紧——这位上司向来“重赏重罚”
,必是有棘手之事。
“德佑三年宣府鸟铳案,你可知晓?”
石崇俯身按住他肩甲,指腹掐得他生疼,“旧档记载,谢渊挪用五百杆鸟铳贿瓦剌,换银三万两。
你找三个当年老卒,到都察院递状纸,就说亲眼见其亲信送铳出营。”
周奎猛地抬头,惊出冷汗:“大人,谢尚书在军中风评……”
话未说完,便被石崇一脚踹在膝盖,疼得额头冒汗。
“风评?”
石崇嗤笑,将金元宝拍案,“每人十两黄金,许子孙入玄夜卫当差;不肯?便把他们家眷送镇刑司‘问话’。”
周奎盯着金元宝,喉结滚动。
他深知石崇的狠辣,克扣军饷的旧案若被重查,自己必死无葬身之地。
“属下遵命!
三日之内,定让老卒递状!”
他重重叩,额头抵地,不敢再迟疑。
待周奎离去,石崇摩挲金元宝冷笑。
这些底层军卒,非图钱即图前程,稍加胁迫便会屈服。
伪证一事,看似冒险,实则稳操胜券——镇刑司掌刑狱勘验,徐靖定会“坐实”
供词。
第四节粮道设卡:陈忠迟饷构罪名
石崇重新翻名册,指尖落在“户部侍郎陈忠”
上,嘴角泛起阴笑。
陈忠是刘焕门生,去年因虚报赋税被谢渊弹劾,险些丢官,全靠刘焕求情才保住,对谢渊恨之入骨。
他提笔在陈忠名旁注“粮草”
二字,自语道:“谢渊掌兵部,边镇冬衣、粮饷皆需户部调拨,这便是他的软肋。”
按《大吴会典?户部职掌》,边军物资需兵部奏请、户部核准方能起运,只要陈忠故意拖延,便能坐实“调度不力”
之罪。
“备帖,邀刘焕明日过府议事。”
他对管家吩咐。
刘焕掌户部,早想染指军器采办权,只要许以利益,定能让陈忠全力配合。
他已盘算清楚:宣府卫近日请拨冬衣,让陈忠压下批文十日,待边军诉苦文书递上,刘焕再率户部官员参奏,谢渊纵有百口也难辩。
正思忖间,管家回报:“刘尚书派人回话,说明日准时赴约,还带了大同卫粮饷账册副本。”
石崇心头一喜——大同卫粮饷亏空五万石,正是刘焕克扣,此刻送账册,是想拉他入局,共同嫁祸谢渊。
他摩挲账册副本,眼中闪过贪婪。
若能借粮饷案再扣谢渊“监管不力”
的罪名,便是双重打击。
官官相护,本就是利益交换,刘焕要军器采办权,他要谢渊的命,各取所需罢了。
“大人,吏部尚书李嵩大人送洮河砚至,邀您明日过府一叙。”
管家捧着锦盒进来,盒中砚台莹润,显然是珍品。
石崇挑眉——李嵩与谢渊积怨已久,去年吏部铨选,谢渊弹劾其门生苏州知府贪腐,两人自此交恶。
“李尚书倒是消息灵通。”
他摩挲砚台,眼底闪过了然。
李嵩掌吏部,主文官任免,若能拉他入局,既能借其门生散布谢渊“通敌”
流言,又能在朝堂上形成“吏、户、刑”
三部施压之势。
次日赴约,李嵩屏退左右,开门见山:“谢渊兼领御史台,近日查吏部考核旧档,怕是要拿我的人开刀。
石大人若除谢渊,吏部定全力相助,官员任免尽可优先石大人亲信。”
李嵩的焦虑溢于言表,谢渊的监察权,早已成他的心头刺。
石崇端起茶盏,浅啜一口:“李尚书放心,谢渊挪用军器、拖延粮饷的证据日内便有。
只是……”
他话锋一转,“工部军器采办权,需分吏部一半。”
军器采办利润丰厚,这是他开出的条件。
李嵩眼中闪过犹豫,随即咬牙应道:“成交!
三日之内,我让翰林院草拟‘谢渊误国’疏,联络十一位御史联名上奏!”
两人击掌为盟,茶盏相碰的轻响,成了党羽联盟的见证。
离府时,石崇望着吏部衙署的方向,嘴角笑意更深。
吏部、户部、诏狱署、镇刑司,四方势力已连成一线,谢渊纵有通天本领,也难敌群起而攻之。
回到府中,石崇走到书架后,移开暗格,取出一个铁盒。
盒内铺着油纸,藏着石迁当年与瓦剌使者的往来密信,其中一封字迹模糊,写着“谢渊已知粮草通道,可借军器局之事引开其注意”
。
他摩挲密信边缘的磨损痕迹,眼中闪过狠厉。
这封信虽未直接证谢渊通敌,却可曲解为“知情不报”
,若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