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章 蚤虱孳生人渐瘁流离载道少完身(5 / 7)
秦飞怕是撑不了太久。”
谢渊拆开密信,快扫过,眉头紧锁:“石崇竟敢通敌,真是胆大包天!
周大人,你立刻让人去核查密会地点,找到瓦剌使者的踪迹,这是扳倒他的关键证据。
另外,刘焕扣边军粮饷的账册,你拿到了吗?”
“拿到了,”
周铁递上卷宗,“户部侍郎陈忠偷偷给的,上面有刘焕的亲笔签名,还有石崇的批字‘暂缓放,候我令’。
只是陈忠怕被报复,不敢出面作证。”
谢渊沉思片刻:“无妨,有账册和秦飞的供词就够了。
明日早朝,我会奏请陛下‘彻查边军粮饷案’,先扳倒刘焕,断了石崇的左膀右臂。”
刘焕回到户部衙署,坐立难安,不停地搓着手。
谢渊在朝堂上的话像针一样扎在他心上,尤其是那句“解边镇粮荒”
,让他浑身冷——他扣了三个月粮饷,若谢渊真要查,一查一个准,到时候不仅官职保不住,怕是还要株连九族。
他让人去请石崇,想商量对策,可石崇只派了个亲信来传话:“石大人说了,刘大人放心,谢渊查不到账册,咱们早已把痕迹抹干净了。
若真出事,石大人会保你。”
刘焕看着亲信离去的背影,心里更慌了——石崇向来自私,真出事了,怕是第一个把他推出去顶罪。
他走到库房,看着那箱扣下的粮饷银,眼前浮现出边军士兵饿晕的模样,又想起谢渊在朝堂上“百姓安居”
的话,心底泛起一丝悔意。
可事到如今,已经没有退路了,他只能一条道走到黑,死死抱住石崇的大腿,盼着谢渊查不到他头上。
奉天殿内,群臣散尽,萧桓独自坐在龙椅上,把玩着手中的玉玺。
周显躬身侍立在旁,大气不敢出。
过了许久,萧桓才开口:“周显,你觉得谢渊的话,可信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周显连忙回道:“谢渊老奸巨猾,话虽好听,却未必真心臣服。
他掌着兵符,镇着边军,若与杨武、秦飞勾结,恐成大患。
陛下还是要多加提防。”
萧桓点点头:“朕知道。
但他现在还有用,能稳住军防,能安抚民心。
你继续盯着他,若他有异动,立刻禀报。”
他顿了顿,补充道:“秦飞不能死,留着他既能牵制谢渊,又能拿捏徐靖。
边军粮饷案,你让谢渊去查,正好看看他会不会偏袒自己人,也看看石崇、刘焕是不是真的干净。”
周显应下:“臣遵旨。”
萧桓望着殿外的晨光,眼底满是复杂。
他需要谢渊的能力,却又忌惮他的威望;他需要石崇的支持,却又厌恶他的贪婪。
帝王之道,本就是在平衡中前行,只是这平衡,不知能维持多久。
谢渊回到兵部衙署,于科早已将边军急报整理好,摆在案上。
最上面一封是宣府卫副总兵李默送来的,说“粮饷再不到,士兵就要哗变”
。
谢渊拿起笔,在上面批复:“即刻从国库调粮,由兵部侍郎杨武亲自押送,三日内必须抵达宣府卫。”
于科看着批复,忍不住问:“老师,刘焕扣了粮饷,咱们何不趁机查他?”
谢渊摇摇头:“现在不是时候。
边军哗变事大,先送粮稳住军心,再查案也不迟。
公私要分明,不能因查案而误了社稷大事。”
他拿起另一封急报,是玄夜卫北司暗探送来的,说“瓦剌使者在城郊客栈落脚,与石崇的亲信见过面”
。
谢渊眼神一凛,在上面批了“周铁查,秘捕使者”
,随即递给于科:“让周大人立刻去办,这是扳倒石崇的关键。”
杨武接到谢渊的命令,立刻带着亲兵赶往国库。
户部侍郎陈忠早已在门口等候,见了杨武,连忙递上粮饷:“杨大人,这是三个月的粮饷,刘尚书那边……您多担待。”
杨武点点头:“陈大人放心,谢大人已知晓此事,会给边军一个交代。”
他亲自押着粮车,往宣府卫赶去。
一路上,他看到不少流离失所的百姓,都是因为边镇不稳,从边关逃来的。
杨武攥紧了腰间的刀,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快稳住边军,查清粮饷案,不能让谢大人的心血白费,更不能让百姓再受战乱之苦。
抵达宣府卫时,士兵们早已饿得面黄肌瘦,见粮车来了,瞬间欢呼起来。
李默握着杨武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杨大人,您可来了!
再晚一步,真要出大事了!”
杨武拍了拍他的肩膀:“李大人放心,粮饷以后不会再拖欠了。”
石崇得知杨武押送粮饷去了宣府卫,心里暗叫不好。
他原想让边军哗变,栽赃给谢渊,没想到谢渊动作这么快,断了他的后路。
他立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