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0章 这曲杀歌传千古 记我萧桓破牢潮(2 / 6)

加入书签

p>莫笑我杀心太重,莫怪我狠戾难消——

不是人间无温厚,是温厚换不来龙袍!

从今我立新规制,我命即为天下条!

朱门再无呜咽声,只有龙威贯碧霄!

这曲杀歌传千古,

记我萧桓破牢潮!

南宫门外,风雪卷着碎木残渣打旋。

魏奉先(从九品太监,萧桓南宫亲信)捧着一卷明黄绫锦诏书,双手微微颤抖——诏书乃诏狱署提督徐靖(从二品)亲书隶书,字迹娟秀却透着刻意的庄重,绫锦边缘绣着简化的“大吴龙纹”

,墨痕是朱砂调蜜,在风雪中泛着冷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躬身立于萧桓面前三步外,甲胄碰撞声、风雪呼啸声渐歇,百余名镇刑司密探与诏狱死士屏息静立。

魏奉先清了清早已冻哑的嗓子,展开诏书,尖细的声音穿透寒雾:

魏奉先(从九品太监)捧着那卷明黄绫锦诏书,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指尖死死抠着轴头的云龙纹——这诏书是诏狱署提督徐靖(从二品)亲书的隶书,笔锋虽娟秀,字里行间却藏着刀光。

他躬身立在南宫残门前,寒风卷着碎雪打在脸上,冻得脸颊僵,却不敢有半分晃动,清了清早已哑的嗓子,高声唱诵: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萧桓,永熙帝嫡孙、德佑朝旧主也。

昔年临朝,躬行仁政,未尝有负社稷、有愧兆民。

不意奸佞构陷,罗织‘通敌’罪名,夺朕玺绶,幽禁南宫。

七载寒榻无温,残烛映泪;日对断墙思祖训,夜枕旧诏忆先皇。

然《大吴祖训?嫡统篇》所载‘长房承继、万世不易’之礼未废,京畿兆民‘盼主归位’之望未绝,边戍将士‘遥叩宫墙’之忠未改。

今镇刑司副提督石崇(从二品)、诏狱署提督徐靖(从二品),感天命眷顾、民心所向,率镇刑司旧部密探、诏狱死士,沥血上表劝进;吏部尚书李嵩(正二品)、户部尚书刘焕(正二品),协心同力,备銮驾、整仪仗,于午门聚百官候迎;京营副将秦云(字飞虎)、玄夜卫指挥使周显(从一品),谨守臣节,开正阳门暗门、锢北司暗探,为朕清道护驾。

谢太保渊(正一品太保兼兵部尚书),以‘边尘未靖、京营待稳’暂按兵戈,疏请朕以社稷为重,早归大位以安天下。

朕览表流涕,念及大吴三百年基业系于一线,忍七年幽愤,承先帝之灵、顺兆民之愿,即皇帝位。

自今日起,复‘德佑’年号,罢成武朝所有苛政;削萧栎帝号,褫夺‘成武’庙号,贬为郕王,归藩郕地,非诏不得入京。

凡率部迎驾、上表劝进者,各升秩三级,赐田百亩,子孙世袭罔替;凡持械阻扰、私通萧栎、隐匿军情者,以‘谋逆’论处,立斩不赦,籍没家产。

其有能擒逆党、献罪证者,免罪授官。

布告天下州府郡县,咸使闻知。

钦此!”

诏声落时,魏奉先双臂高举诏书,明黄绫锦在寒风中猎猎作响,边角料被吹得翻飞,扫过他冻得紫的手背。

南宫断墙的碎木渣被风卷起来,混着雪粒打在诏纸上,出“沙沙”

轻响,像无数双无声的眼睛在审视。

石崇早按捺不住,诏书刚念至“即皇帝位”

,便“噗通”

一声跪倒在地,甲片重重撞在冻土上,闷响如雷。

他额角的血痂(前日撞门时为木屑所划)蹭在砖缝里,渗出血丝,却顾不上擦,接连叩了三个响头,额头撞得砖面白:“臣石崇,恭迎陛下复位!

陛下圣明,德佑中兴可期!”

他刻意拔高声音,喉间带着刻意憋出的哽咽,眼角却飞快瞥向萧桓,察探神色。

徐靖(从二品诏狱署提督)紧随其后,膝盖砸在石崇身侧,诏狱死士们“唰”

地齐齐跪地,甲胄碰撞声连成一片,盖过了风声。

“臣徐靖,率诏狱诸臣,恭迎陛下归位!

愿以死护陛下龙体!”

他的声音不如石崇亢奋,却更显“沉稳”

,目光扫过身后的死士,暗中示意他们按住刀柄——他要的不仅是“从龙之功”

,更是此刻的“护驾”

姿态。

吏部尚书李嵩(正二品)挤开两名镇刑司密探,抢在户部尚书刘焕(正二品)身前跪地,怀里还揣着“附议官员名单”

,生怕萧桓忘了他的“牵头之功”

:“臣李嵩,率吏部百官,恭贺陛下复位!

百官翘以盼,今得偿所愿!”

刘焕被挤在后面,脸色微沉,却也立刻跟着叩:“臣刘焕,已备国库银十万两,为陛下庆典之用,恭迎陛下!”

他刻意提“国库银”

,是想掩盖自己扣边军粮饷的罪证。

京营副将秦云、玄夜卫指挥使周显的亲信也纷纷跪倒,齐声高呼“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呼声撞在南宫残破的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