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2章 孤君忧极掌纹透剧咳声中血溅缯(2 / 5)
既能瞒过萧栎,又能让石崇放心,保住自己的吏部尚书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远处,刑部尚书周铁正与秦飞低声交谈。
“秦大人,刘景侍郎那边,仍拖着不查传谣密探,定是石崇的意思。”
周铁的声音带着愤懑,他想查逆党,却被刘景掣肘。
秦飞皱眉:“周大人,陛下病成这样,诸臣又各怀心思,咱们只能先录证,等谢大人回京再说。”
他刚从城隍庙回来,暗探已录下石崇心腹贴短笺的现行,可没有萧栎的旨意,他不敢擅自抓人。
兵部侍郎杨武快步走来,见两人私语,忙上前道:“周大人,秦大人,今日定要请陛下下旨,缉拿术士、查石崇,再调岳谦都督(从二品)的京营兵守宫门,绝不能让萧桓复辟!”
他是谢渊门生,深知谢渊的公心,也怕逆党得势后屠戮忠良,可他没注意,李嵩正隔着廊柱,将他的话记在纸条上——那是要递交给石崇的“密报”
。
三御书房内?议事起争:朝堂上的正邪交锋
诸臣按官阶排序,立于御榻前:李嵩、刘焕、王瑾、周铁居前,杨武、刘景、秦飞居后。
萧栎靠在软垫上,目光扫过众人,见李嵩、刘焕眼神闪烁,便知两人心有旁骛,只把希望落在周铁、杨武身上:“诸卿……议吧,流言如何止,逆党如何除。”
杨武越阶上前,躬身道:“陛下!
流言乃石崇遣心腹所传,术士亦是他所遣!
当令玄夜卫缉拿术士、查镇刑司,再调岳谦都督的京营兵守正阳门、安定门,阻断宣府卫李默(从三品)的兵路,同时召谢渊大人回京,掌军政全局,逆党必破!”
他语极快,每一句都切中要害,却见萧栎只是轻轻咳嗽,没有立刻应允——他怕调岳谦,宣府烽燧无人守,瓦剌会趁虚而入。
刘景忙出列,躬身道:“陛下,杨侍郎所言过急!
玄夜卫近日查术士无果,若强查镇刑司,恐引石崇反扑;岳谦都督守烽燧,不可轻动。
依臣之见,当先查市井传谣者,慢慢溯源,不可操之过急。”
他这话看似“稳妥”
,实则是拖延——石崇已令他“拖一日是一日”
,等李默的宣府兵入城,再议便晚了。
周铁厉声反驳:“刘侍郎!
传谣者皆是石崇心腹,慢慢查便是给逆党留时间!
臣请陛下下旨,令刑部与玄夜卫同查,三日之内必揪出主使!”
刘景还要辩解,却被王瑾打断:“陛下龙体违和,此时动兵查缉,恐惊民心。
不如早立皇次子为太子,颁诏告天下,言‘国本已定’,流言自会不攻自破。”
四御书房内?立储之争:私谋下的伪善提议
王瑾此言一出,李嵩、刘焕立刻附议:“陛下,王尚书所言极是!
国本定,则民心安,民心安,则流言止。”
李嵩说着,偷偷瞥了眼萧栎的神色——他知道萧栎的皇次子年仅五岁,若立为太子,石崇便可借“太子年幼、需辅政”
之名,掌控朝政,而他也能凭“附议立储”
之功,保住吏部尚书位。
萧栎的目光落在王瑾身上,语气带着虚弱的质疑:“立储……皇次子年幼,恐难服众,反给逆党‘清君侧’的由头。”
他心里清楚,王瑾素来“中立”
,今日突然主立储,定是受了石崇的胁迫或利诱——后来他才知,王瑾去年丢了永熙帝的祭器,把柄落在石崇手中,不得不附议。
杨武急道:“陛下不可!
立幼储,正是石崇所愿!
他若以‘辅政’之名掌权,萧桓复位不过是他的幌子,届时陛下与太子,都将被他软禁!”
周铁也道:“陛下,杨侍郎说得是!
当务之急是缉逆,而非立储!
臣愿率刑部吏员,配合秦飞大人查案,定能揪出石崇!”
刘景却道:“陛下,周尚书与杨侍郎太危言耸听!
石崇乃镇刑司副提督,掌缉捕之责,怎会是逆党?再说,秦飞大人查了多日,也没查到石崇的证据,若妄加指控,恐失人心。”
他这话看似“公允”
,实则是替石崇开脱——石崇已许他,事成后升他为刑部尚书,他自然要护着石崇。
五御书房内?秦飞递证:暗侦下的无力支撑
秦飞见诸臣争论不休,忙出列,双手捧着“逆党证据册”
,躬身道:“陛下,臣有证据!
此乃暗探录下的石崇心腹传谣说辞、张贴短笺的痕迹,还有刘焕尚书令属吏拦粮车的禀帖,皆可证石崇、刘焕、张文(正三品吏部侍郎)等通谋,欲助萧桓复辟!”
萧栎的眼中闪过一丝光亮,他挣扎着想坐起身,却被病气拖得又倒回去:“呈……呈上来。”
近侍太监接过证据册,递到萧栎案前,萧栎枯瘦的手指翻开册页,见上面画着石崇心腹的画像、传谣的时间地点,还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