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3章 南宫静待雷霆势北司空持缉逆章(1 / 4)
卷语
《大吴会典?刑法志》附《逆党传》载:“成武朝中期,镇刑司副提督石崇(从二品)借舆论造势,令心腹密探于京师市井传‘萧桓复位应天意’之谣,吏部侍郎张文(正三品)、户部尚书刘焕(正二品)协其布网——文令吏部吏员勾连京营旧部,焕令户部吏员煽动粮肆百姓,宣府卫副总兵李默(从三品)引兵近正阳门。
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从二品)虽侦得逆党待动迹,然玄夜卫指挥使周显(从一品)附逆,阻其调兵;成武帝萧栎病笃难控朝局,京营副将秦云(字飞虎)暗递‘愿为前驱’之信,京师舆论如沸,民心惶惑,萧桓于南宫静待时机,复辟之局仅差最后一步。”
此案之迫,在“舆论裹城、逆党握势”
——石崇辈以舆论为“乱民心之器”
,以官官相护为“固逆局之基”
,护纲者孤弱难支,逆党待,江山易主近在旦夕。
市井谣声沸若汤,民心惶惑盼新王。
南宫静待雷霆势,北司空持缉逆章。
吏附私谋勾旧部,兵怀异志候锋芒。
唯余边戍隔千里,难阻狂澜覆帝乡。
京师西市的青石板路上,往日里叫卖米粮、绸缎的吆喝声稀稀拉拉,取而代之的是百姓们压低的议论。
粮肆掌柜王二正往门板上贴“今日售粮限量”
的告示,指尖因紧张而颤——昨日刘焕的属吏来传“萧桓复位后免赋税”
,今日一早就有百姓扛着麻袋来囤粮,粮库的存粮已去大半,他怕再卖下去,自己都要断粮。
“掌柜的,再卖两斗米!
听说萧桓陛下明日就入宫,到时候免赋税,你这米价得降吧?”
穿粗布衫的脚夫张三挤到跟前,手里攥着铜钱,眼神里满是急切。
王二苦笑着摇头:“客官,不是我不卖,是真没粮了!
再说,萧桓陛下能不能入宫,还不一定呢……”
话没说完,就被旁边的老妪打断:“怎么不一定?巷口的孩童都在唱‘荧惑照南宫,真龙要回宫’,这是天意!”
老妪的话引来一片附和,有人说“昨日见南宫墙外有信鸽飞出,定是联络京营的”
,有人说“玄夜卫的人都不查传谣的了,定是陛下已默许”
。
张三听得心热,把铜钱往怀里一揣:“我去南宫墙外等,若萧桓陛下出来,我就去迎驾,说不定还能得个赏钱!”
说着,便往南宫方向跑,不少百姓跟着起哄,西市的人流,渐渐往南宫汇聚,惶惑的情绪里,藏着对“新主”
的盲从期待。
南宫暖阁的紫檀椅上,萧桓斜倚着,指尖摩挲着旧玉扳指——那是永熙帝赐他的成年礼,七年前幽禁时没被收走,如今成了他“正统”
的念想。
石崇躬身立于阶下,手里拿着《京师舆论录》,上面记着西市囤粮、百姓迎驾的事,语气带着邀功:“陛下,京师十之七八的百姓都盼您复位,京营的秦云副将已递信,说‘辰时换防时,愿开正阳门暗门’;李默总兵的宣府兵已到卢沟桥,只待您一声令下,便可入城。”
萧桓缓缓抬眼,眼底没有急切,只有掌控一切的从容:“秦云的信,你验过了?别是谢渊设的局。”
他虽信舆论,却仍防着掌兵部的谢渊——七年前谢渊助萧栎登基,手段狠辣,他怕这次再中圈套。
石崇忙点头:“陛下放心,秦云副将派亲信送来的,还带了京营的令牌,臣已验过,是真的。
谢渊还在大同卫送粮,粮车被刘焕大人的属吏拦住,一时回不来。”
萧桓闻言,嘴角勾起笑意,将扳指扣回指节:“再等一日。
等萧栎那口气再弱些,等京营的兵卒都知道‘朕要复位’,再动手。”
他顿了顿,对石崇道:“你令张文侍郎,明日一早令吏部吏员在午门聚齐,说‘陛下召集群臣议立储’,实则是等朕入宫后,让他们当众附议,显朕的‘民心所向’。”
石崇躬身应“是”
,心里清楚,萧桓要的不仅是复位,更是“名正言顺”
的掌控。
吏部衙署的案上,张文摊着《京营旧部名录》,上面圈着二十余名与萧桓有旧的京营校尉,属吏(吏部主事)正拿着名录,准备去京营递信。
“大人,秦云副将已答应开暗门,咱们明日在午门聚齐吏员,若萧桓陛下没按时入宫,怎么办?”
属吏的声音带着担忧——他怕石崇的计划落空,自己会被谢渊追责。
张文冷笑,从袖中掏出石崇送来的“贪墨账册”
副本——那是李嵩去年贪考核银的记录,“怕什么?李嵩尚书已答应,明日带吏部官员去午门;刘焕尚书令户部吏员在粮肆传‘陛下辰时入宫’,百姓都会去迎驾,萧桓陛下就算想推迟,也推不了。
再说,咱们手里有李嵩的账册,他若敢反悔,咱们就把账册呈给萧桓陛下,让他丢官抄家。”
属吏闻言,放下心来,拿着名录往外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