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1章 僧徒逐势求高榻香客贪安盼免粮(2 / 6)
若复位,愿率宣府兵入卫’,京营的秦云副将也有意归附,这大吴的天,怕是要变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商贾们闻言,纷纷点头——他们怕战事再起,影响绸缎生意,若萧桓真能稳定边境,自然愿意支持。
酒肆掌柜也凑过来:“这位客官说得是!
昨日户部的吏员来打酒,说‘萧桓陛下复位后,要免京师三年赋税’,咱们做买卖的,也能少些负担。”
心腹见目的达成,又喝了两碗酒,便起身往西市茶坊去,留下商贾们围着“萧桓蒙冤”
“复位免赋”
的话题,越议越烈。
西市“清风茶坊”
里,几名文人正围着一张纸,讨论“荧惑入南斗”
的天象。
石崇的第二名心腹(扮成秀才)捧着茶盏,缓缓走过去,轻声道:“诸位先生,讨论天象,怎不提‘正统’二字?”
一名老文人抬眸,问:“哦?这位秀才倒说说,何为‘正统’?”
他是前朝举人,对“嫡庶传承”
格外看重。
心腹放下茶盏,指着纸上的“荧惑入南斗”
道:“永熙帝乃先帝,萧桓陛下是永熙帝嫡孙,按《大吴宗法》,本应继承大统;代宗陛下是永熙帝侄子,虽登基七载,却是借谢渊大人的兵权夺位,算不得正统。
如今荧惑入南斗,便是天象提醒,要扶正正统,让萧桓陛下复位。”
他说着,从袖中掏出一张皱巴巴的“遗诏副本”
——这是石崇令属吏伪造的,上面写着“永熙帝传位于嫡孙萧桓”
,虽字迹粗糙,却足以蒙骗文人。
老文人接过“遗诏”
,反复查看,眉头渐舒:“若真有遗诏,那萧桓陛下复位,便是名正言顺!
谢渊大人虽忠,却也不该助代宗陛下夺位。”
其他文人也纷纷附和——他们寒窗苦读,盼的是“正统治国”
,若萧桓是嫡孙继位,自然愿附。
心腹见状,又道:“张文侍郎已在吏部传信,说‘若附萧桓陛下,复位后升三级’,诸位先生若能在文人间传扬‘正统’,日后便是‘从龙之臣’,何愁仕途无望?”
文人最盼仕途,闻言更是心动,当即有人提议“写文章传扬正统”
,心腹悄悄点头,起身往城隍庙去,留下文人围着“遗诏”
“正统”
,争论不休,却都已是倾向萧桓复位之心。
南宫墙外的柳树下,几名妇人正坐着缝补,孩童在一旁嬉戏。
石崇的第三名心腹(扮成农妇)提着竹篮,凑到妇人们身边,笑着说:“诸位嫂子,忙着呢?我昨日路过南宫,见墙内飞出一只信鸽,听说萧桓陛下已联络了边关大将,要复位了!”
一名妇人停下针线,问:“复位?复位了能给咱们什么好处啊?去年米价涨得厉害,日子都快过不下去了。”
她丈夫是脚夫,近日因流言,生意都少了许多。
心腹放下竹篮,压低声音:“好处多着呢!
户部的吏员说,萧桓陛下复位后,要免京师三年赋税,米价也会降下来,咱们妇人能少纳些布税,孩童还能去官学读书,不用交钱!”
她说着,摸了摸身边孩童的头,“你看这孩子多乖,复位后就能去官学,识文断字,日后做个小官,不比当脚夫强?”
妇人们闻言,眼睛都亮了——她们最盼日子安稳,免赋税、孩童读书,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一名老妪道:“要是真这样,我倒盼着萧桓陛下早点复位!
前日我去买菜,听卖菜的老说‘萧桓陛下是好人,昔年还给贫民过粮’,想来不会骗咱们。”
孩童们也跟着喊“要读书”
“要免赋税”
,南宫墙外的议论声,渐渐变成了对萧桓复位的期盼。
夜色渐深,城隍庙前的广场上已无行人,石崇的第四名心腹(扮成乞丐)提着灯笼,贴着墙根往城隍庙大门走,手里攥着一叠预制的短笺,上面写着“萧桓复位,天下太平;免赋三年,孩童入学”
,字迹粗黑,格外醒目。
他左右张望,见玄夜卫暗探(扮成巡夜更夫)往巷口走,忙躲进城隍庙的侧门,待暗探走远,才快步走到大门两侧的石柱前,将短笺一张张贴上——石柱是百姓晨练、上香必看之处,明日一早,定能引来围观。
“动作快点,别被玄夜卫撞见。”
第五名心腹(扮成挑夫)也提着灯笼赶来,手里拿着另一叠短笺,“城门楼那边我已贴了十张,咱们再去巷口的磨盘旁贴几张,确保百姓出门就能看见。”
两人分工合作,一盏茶的功夫,城隍庙周边便贴满了短笺,灯笼的光映着“萧桓复位”
的字样,在夜色中格外扎眼。
贴完短笺,两人正要离去,却见巷口传来脚步声——是两名玄夜卫暗探!
挑夫忙拉着乞丐躲进城隍庙的供桌下,屏住呼吸。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