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4章 逆党潜谋蓄雷霆枢臣忠勤未察形(4 / 5)
一日,该歇了。
明日还要验铳、调兵、运粮,若身子垮了,边军怎么办?”
谢渊接过茶,喝了一口:“于科,你不懂。
边军在边境受苦,我若歇了,便是对社稷不负责。”
他望着案角的密信,想再看一遍,却想起大同卫的粮饷还没定,便又把密信放下,“秦飞的密信,明日再看也不迟,先把大同的粮定下来。”
于科叹了口气,不再劝,只是拿起案上的文书,逐一整理:“老师,明日的事我都记好了:卯时,陈忠大人运粮;辰时,您去工部验铳,杨武大人去京营调兵;巳时,您还要核宣府的补兵册……”
谢渊点点头,目光落在窗外——东方已泛起一丝微光,明日辰时越来越近了。
他不知道,那束微光也照到了镇刑司的密室,石崇正检查密探的装备;照到了诏狱署,赵大人正点验死囚;照到了南宫,萧桓正摩挲旧符。
这命运的绳,将谢渊与逆党、与朝野百官、与边军将士缠在一起,明日辰时,便是所有人命运交汇的时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张启拿着《逆党举事时间表》,在玄夜卫北司的库房里挑选装备——他要乔装成兵部吏员,混进衙署,亲自把时间表呈给谢大人。
库房里的甲胄、短刀、密信,都透着冷光,像极了明日辰时的杀机。
“张大人,这是乔装用的兵部吏员服,您试试合不合身。”
属吏递来一套青色吏员服,张启接过,穿在身上,刚好合身。
“明日辰时前,你令暗探在酒肆、南宫侧门、正阳门暗门做好准备,只要逆党动手,就当场擒他们。”
张启道,语气带着坚定,“某会尽快把时间表呈给谢大人,让谢大人做好防备。”
属吏躬身应“是”
,张启拿起《逆党举事时间表》,小心翼翼地放进袖中——这张纸,关乎谢大人的安危,关乎大吴的社稷,容不得半点差错。
他走出库房,东方的微光已照亮街道,明日辰时,越来越近了。
这命运的绳,将张启与谢渊、与玄夜卫、与大吴的社稷缠在一起,他的筹谋与期待,正为明日的命运碰撞,埋下希望的种子。
片尾
命运交织的黎明,京师的街巷里藏着两重天地:镇刑司密室,石崇正给密探分短刀,刀刃映着微光,冷得像冰;诏狱署,赵大人正给死囚分蒙汗药,油纸包上的“赵”
字暗记,在微光下格外清晰;南宫侧门,魏奉先正偷偷挪开顶门石,准备明日辰时开门;正阳门暗门,徐靖的死囚已埋伏在巷子里,短刀出鞘,等着突破宫门——逆党们都以为自己掌控着命运,却不知玄夜卫的暗探已在各要地伏候,张启正穿着吏员服,往兵部衙署赶,手里的《逆党举事时间表》,是改变命运的关键。
兵部衙署的烛火仍亮着,谢渊坐在案前,面前摊着《大同卫粮饷押运禀》,陈忠正给他念粮车的路线:“大人,粮车明日卯时从北门出,经西市,往大同卫去,沿途有五十名京营兵护卫,不会出纰漏。”
谢渊点点头,拿起朱笔,在禀上批“准行”
,墨迹还没干,杨武便匆匆进来,递上京营后营的军籍册:“大人,后营的三百人已备好,明日辰时可调往宣府卫,岳谦大人会亲去核验。”
谢渊接过军籍册,满意地点点头:“好。
明日辰时,你亲自去交接,别出纰漏。”
他此刻满脑子都是边军的粮、宣府的兵、大同的火器,哪有功夫想镇刑司的密探、诏狱署的死囚?案角的密信被风吹得翻了一页,露出“明日辰时举事”
四字,他却浑然未觉,仍在与陈忠、杨武议军务——他的命运,早已与大吴的社稷绑在一起,他的忠勤,是大吴最后的希望。
东方的微光越来越亮,照在兵部衙署的窗纸上,映出谢渊伏案的身影。
张启穿着吏员服,站在兵部衙署的门口,手里攥着《逆党举事时间表》,深吸一口气,往里走去——明日辰时的命运碰撞,即将开始,所有人的命运,都将在这一刻,迎来最终的裁决。
卷尾语
命运交织案,非“公私对决”
之浅事,乃“社稷存亡、人心向背”
之深刻较量——石崇辈以私谋乱政,借官官相护结党,以金珠利诱、账册威逼,将台省旧僚、军镇将拖入逆局,显私念之炽;谢渊以公心护稷,昼夜劳形于边军粮饷、京营武备,虽未察肘腋之祸,却以“忠勤”
赢得民心,显公心之笃;秦飞、张启以职责守道,录逆党之迹、递关键之报,显律法之严;萧桓、张文、刘焕、周瑞、李嵩之流,或因痴念、或因贪婪、或因畏缩,被命运之绳缠入逆局,显人心之复杂。
此案之诫,在“公心胜私、民心向背”
——逆党虽借官官相护潜筹,却难掩内部的猜忌与背叛(石崇防徐靖、徐靖防石崇、刘焕防石崇);虽以“复辟”
之名掩夺权之实,却难敌玄夜卫的暗网、谢渊的忠勤、民心的向背;谢渊虽以公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