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9章 非是臣心未察邪谋意只缘社稷安危重若山(2 / 4)
开场。
午时的风带沙尘,谢渊刚回兵部,侧门便被轻推,秦飞闪身入内,手攥黄麻密报,纸角被汗浸得皱:“大人,石崇昨日在理刑院密会徐靖、林文(正三品礼部侍郎),定计:徐靖练死囚三百,藏诏狱后院;林文奏请‘祭永熙帝陵寝’,欲引玄夜卫南司离京;石崇亲赴南宫,劝萧桓复位,以‘谢渊专权’为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谢渊接过密报,逐字阅毕,指尖在“死囚三百”
上轻敲:“徐靖敢用死囚,必以家眷为质,此乃其软肋。”
他抬眼对秦飞道,“你令暗探录死囚家眷关押处,再令张启(从三品玄夜卫文勘房主事)核验林文祭陵奏疏,看是否有篡改痕迹——林文乃石崇党羽,恐借祭陵调走南司,为逆党开路。”
秦飞躬身道:“大人,需否提前捕石崇属吏?其近日频繁接触京营旧卒,恐策反。”
“不必。”
谢渊摇头,“捕之易惊蛇,石崇若察觉,必改计划。
你令暗探续盯,录其与旧卒对话,待逆党举事,便为‘谋逆现行’之证。”
他顿了顿,又道,“岳谦(从二品都督同知)那边,你传我令,令其调京营亲卫五百,守养心殿外,若有‘不明身份者’靠近,先擒后禀。”
秦飞领命离去,谢渊将密报藏于案下暗格——暗格内已叠三卷同类密报,皆是逆党动向。
他复取《京营布防图》,以朱笔在“南宫侧门”
“正阳门暗门”
画圈,眼底闪过沉毅:逆党欲借他忙乱行事,他便将计就计,以军政为饵,诱其入瓮。
未时的兵部衙署,理刑院主事赵某(正六品)奉石崇之命,持文书入内,语气带着几分嚣张:“谢大人,石大人令下官问,李默贪粮案为何迟迟不批?边军粮饷关乎防务,大人若徇私,恐被言官参奏‘纵容贪腐’。”
其乃石崇亲信,欲借“言官”
施压,逼谢渊斩李默,断边军助力。
谢渊抬眼,目光扫过赵某:“赵某,你掌理刑院缉捕,应知《大吴律》——贪腐案需核赃款去向,李默粮石未追回,何来‘徇私’?”
他取过案上《李默粮案文书》,提笔批“三日内追粮,逾期交刑部”
,墨迹穿透纸背,“石崇乃从二品,掌理刑院,非管兵部粮饷,此乃越权,你可回禀石大人,再干涉军政,我便奏请成武帝,查理刑院‘侵夺部权’之罪。”
赵某脸色骤变,不敢再言,躬身退去。
谢渊望着其背影,心底冷笑——石崇急欲借李默案难,显是逆谋近了。
此时书吏报“户部尚书刘焕(正二品)求见”
,谢渊令其入内。
刘焕入内,手捧粮库账簿:“大人,西市粮商王某(石崇远亲)拒交夏粮,称‘需石大人令方可缴’,户部催缴三日,无果。”
其声带着无奈——刘焕虽为六部尚书,却惧石崇势,不敢强催。
谢渊接过账簿,见“王某欠粮三千石”
字样,眼底冷意更甚:“刘尚书,传我令,令陈忠带户部吏员,携《大吴律?户律》赴西市,若王某再拒,便封其粮库,按‘抗缴官粮’罪拿办。”
刘焕迟疑:“石大人恐会阻挠……”
“有我在,他阻不了。”
谢渊语气笃定,“你只需按令行,若石崇干涉,便让他来见我。”
刘焕领命离去,谢渊深知,刘焕的退缩乃“官官相护”
之弊,若不硬气,逆党只会愈猖獗。
申时的暮色渐浓,岳谦一身甲胄入兵部,甲叶碰撞声在静署内格外清晰——他刚从安定门巡查回,甲上沾着城砖尘土。
“大人,京营前营缺额二百,秦云副将报,若调兵守居庸关,东直门防务恐空。”
岳谦躬身禀报,目光落在案上《九边舆图》。
谢渊指舆图“京营后营”
处:“令杨武(正三品兵部侍郎)从后营调二百人补前营,后营守东直门,瓦剌若来犯,先攻居庸关,东直门压力小。”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正阳门西侧暗门,你派百户张某(岳峰旧部)守,着便服,勿露行迹,若见诏狱卒或理刑院吏员,先擒后禀,勿犹豫。”
岳谦心一震——谢渊竟已知暗门隐患,忙应“是”
:“大人放心,张某忠勇,定守好暗门。”
刚欲退,谢渊又道:“你令京营兵卒加强南宫周边巡查,只说是‘防瓦剌细作’,勿提逆党,免打草惊蛇。”
岳谦领命离去后,杨武入内,手捧《京营换防文书》:“大人,换防文书已拟,明日辰时交接,只是……京营有流言,说‘萧桓将复位,谢大人会被革职’,兵卒们有些慌。”
谢渊沉吟片刻:“令秦云给前营兵卒放半日假,让他们回家报平安,家人自会说‘粮价稳、边军安’,流言自散。”
他深知“堵不如疏”
,强行禁谣只会适得其反,不如用民生安稳破之。
杨武领命,谢渊复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