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1章 银饷截留藏黑幕官官相护蔽天聪(3 / 4)
彻夜不熄,谢渊坐在主位,时而翻阅祖制典籍,时而与官员讨论条款细节。
“大人,”
陈谦开口道,“若规定‘抚恤银需三方联合放’,虽能防止截留,却会增加流程时间,恐延误放效率,如何平衡?”
谢渊揉了揉胀的太阳穴,沉吟道:“可分‘急缓’两类:边卫战时阵亡,抚恤银需在五日内由兵部先垫付,后续再与户部、御史台核对;和平时期阵亡,需在十五日内完成三方核验放。
既防截留,又保效率。”
众人纷纷赞同。
期间,有御史提出“需建立家属回访制度,每半年由御史台派人回访一次,确保银两用于正途”
,谢渊欣然采纳:“此议甚好,可避免家属因不懂理财而挥霍,也能及时现地方官的刁难行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条例修订耗时半月,最终形成“造册、拨付、监督、回访”
四道流程,共二十三条细则。
谢渊将条例呈给萧栎御批,萧栎看后赞道:“此条例周密严谨,兼顾公平与效率,可颁布全国推行。
谢卿,你为士卒操劳至此,朕欲赏你黄金百两,让你好生休养。”
谢渊再次推辞:“陛下,修订条例是臣的本分,无需赏赐。
若陛下真想奖赏,不如将黄金转赠宣府卫、大同卫的阵亡士卒家属,为他们购置冬衣。”
萧栎心中愈敬佩:“准你所请。”
条例颁布后,谢渊命御史台派五名御史分驻南北两京,监督条例执行情况。
第一个月,便现应天府知府以“户籍不符”
为由,拖延放三名士卒的抚恤银,谢渊当即命秦飞将其革职查办,通报全国。
此事震慑了各地官员,再无人敢轻视抚恤放。
然而,旧党残余并未善罢甘休。
成武十五年冬,秦飞送来密报:“大人,石崇旧部虽已缉捕,但他们的同党仍在暗中活动,计划伪造您‘挪用抚恤银’的证据,在朝会上弹劾您。”
谢渊正在批阅《大同卫抚恤放清单》,闻言只是淡淡一笑:“让他们来。
我身正不怕影子斜,且条例已明确放流程,每一笔款项都有记录,他们造不出确凿证据。”
他顿了顿,又道,“你加强对旧党残余的监控,同时命玄夜卫文勘房主事张启准备好相关账册,一旦他们难,便可即刻反击。”
“属下明白。”
秦飞领命而去。
果然,半月后,御史台收到一份匿名弹劾疏,称“谢渊挪用宣府卫抚恤银五千两,用于修缮私宅”
。
谢渊看过疏稿后,命张启调取宣府卫的放记录与自己的家产清单,一并呈给萧栎。
萧栎看过证据后,怒声道:“此等诬告,竟敢欺瞒朕!
秦飞,即刻追查匿名者身份!”
秦飞很快查明,匿名者是李嵩的旧部,已逃至山西。
谢渊建议道:“陛下,不必急于缉捕,可命山西巡抚暗中监视,待其与其他旧党残余联络时,一并抓获,一网打尽。”
萧栎采纳了他的建议。
山西巡抚传来消息,匿名者与石崇旧部残余在客栈密会,商议如何再次诬陷谢渊。
秦飞率玄夜卫星夜赶赴山西,将二人一并抓获。
经审讯,二人供认不讳,称是受李嵩在狱中的指使,欲借诬陷谢渊为旧党翻案。
萧栎下旨将二人凌迟处死,李嵩则被赐死狱中。
处置完旧党残余,谢渊的身体愈虚弱,萧栎强命他在家休养,不准再上朝。
谢渊虽遵旨留在府中,却仍心系政务,每日命管家将奏疏副本送到府中,逐一批阅,写下意见后再送回宫中。
皇太子萧烨感念其辛劳,时常前来探望,向他请教政务。
一日,萧烨拿着《顺天府流民安置疏》前来:“太师,顺天府流民激增,臣拟开仓放粮,同时组织他们兴修水利,您看可行?”
谢渊靠在榻上,接过疏稿,仔细看过,点头道:“可行。
但需注意三点:其一,放粮需派御史监督,防克扣;其二,水利工程需由工部派专人设计,防豆腐渣工程;其三,流民中若有士卒家属,需优先安置,兑现朝廷抚恤承诺。”
萧烨深受启:“臣受教了。
太师,您身体不适,仍心系政务,为何不愿彻底休养?”
谢渊微微一笑:“殿下,这些事关乎百姓生计、士卒冷暖,我若放下,心中难安。
待殿下能独当一面,我自会安心休养。”
谢渊的身体稍有好转,便主动向萧栎请命,前往大同卫巡查抚恤条例执行情况。
萧栎起初不准,后经谢渊再三恳求,才勉强同意,命秦飞率玄夜卫随行保护。
大同卫总兵见到谢渊,感动不已:“大人身体不适,还亲自前来,我等实在愧疚。”
谢渊摆了摆手:“我来不是为了听客套话,而是要亲眼看看士卒家属的生活。”
他深入士卒家属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