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 冠上霜华凝赤胆门前雪迹印忠肠(4 / 5)

加入书签

:“好!

谢渊,你等着!

我这就入宫面圣,看陛下怎么处置你!”

说罢,带着人匆匆离去。

寅时刚过,东方泛起鱼肚白,寒风却更烈了。

谢渊的睫毛上都结了霜花,视线有些模糊,却仍望着宫门的方向。

他想起德胜门之役时,自己也是这样,在城楼上站了三天三夜,抵挡瓦剌的进攻,那时太上皇还在身边,拍着他的肩膀说“谢卿,有你在,我放心”

如今故君困于宫内,自己却只能在宫外守着,连一床棉絮、一盆炭火都送不进去,心中的愧疚与愤怒交织,几乎要将他压垮。

赵校尉看着他的身影,渐渐收起了嘲讽,甚至让卫卒递过一碗热汤:“太保,喝口汤暖暖身子吧。

不管怎么说,您这份心意,属下佩服。”

谢渊摇了摇头,轻声道:“不必了,多谢。”

他知道,赵校尉虽曾作伪证,却也并非全然泯灭良知,只是被周显、李嵩胁迫罢了。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马蹄声——是秦飞带着玄夜卫北司的校尉赶来,身后还跟着太医院的院判。

秦飞翻身下马,见谢渊满身是霜,脸色苍白,心中一紧:“太保,您怎么成这样了?快随属下回府歇息!”

“我不回,”

谢渊摆了摆手,“太上皇的情况如何?太医院的药送进去了吗?”

院判上前躬身道:“回太保,属下已托内侍将润肺止咳的汤药送进去了,上喝了药,咳得轻了些,但身子仍很虚弱,需温补之物调理。

只是值守校尉说‘无陛下旨意,不得送补品’,属下也没办法。”

谢渊的目光转向赵校尉,赵校尉避开他的视线,低声道:“这是李侍郎的吩咐,属下只是奉命行事。”

“李嵩的吩咐,能大过太上皇的安危吗?”

谢渊的声音陡然拔高,“秦飞,传我钧令,命玄夜卫北司校尉接管南宫值守,赵校尉等人暂行调离,听候落!”

赵校尉大惊:“你无权调遣我们!

我们归玄夜卫总署管!”

“我暂代玄夜卫指挥使,有权调度京师卫所值守!”

谢渊拿出指挥使令牌,“若再反抗,以‘抗命不遵’论处!”

秦飞立刻命人接管宫门,赵校尉等人虽不情愿,却也不敢违抗令牌,只得悻悻离去。

谢渊走到宫门前,对着门缝道:“公公,太医院的药已送到,您让上按时服用。

我已命人接管值守,炭火和补品很快就到。”

宫门内传来内侍的哽咽声:“谢太保……您真是菩萨心肠啊!”

就在这时,太监总管带着萧栎的旨意赶来,尖声宣旨:“陛下有旨,谢渊虽违‘不得近南宫’之旨,然其心可悯,免予责罚。

南宫炭火、补品供应恢复如常,命太医院每日派医官入内诊治。

谢渊即刻回府歇息,不得再擅自滞留宫门。

钦此!”

谢渊躬身接旨,心中略感欣慰——萧栎虽未松口奉迎,却也同意恢复南宫供应,这已是不小的进展。

他对着宫门深深一揖:“臣谢渊告退,上保重。”

说罢,才在秦飞的搀扶下,缓缓转身离去。

谢渊回到府中,下人立刻端来热水、姜汤,他却只是坐在书房里,望着那盏太上皇赐的银灯出神。

灯座上“共守河山”

的刻痕清晰可见,仿佛还带着当年的温度。

秦飞站在一旁,低声道:“太保,李嵩得知陛下恢复南宫供应,气得在府中摔了东西,张文也被他骂了一顿。

属下已命人盯紧他们,防止他们再耍花招。”

谢渊点了点头,拿起案上的《大吴会典》,翻到“孝治”

篇,指尖在“君孝则臣忠,臣孝则民顺”

一句上反复摩挲。

“秦飞,”

他缓缓开口,“你说,萧栎真的不知道李嵩苛待南宫吗?他知道,只是他的猜忌心太重,既怕我借太上皇揽权,又怕李嵩的文官集团生乱,所以才一直摇摆不定。”

秦飞道:“那咱们还要继续奏请奉迎吗?”

“当然要,”

谢渊的目光坚定,“恢复供应只是权宜之计,奉迎太上皇还宫,才是根本。

只是不能再像之前那样急切,要慢慢来,先让萧栎看到民心所向,看到太上皇并无复位之心,才能打消他的猜忌。”

正说着,杨武匆匆来报:“太保,山东、山西巡抚递来奏疏,言‘听闻太保夜守南宫,士民皆感佩,已联名上书,恳请陛下奉迎太上皇’;另外,宣府卫副总兵李默也递来奏报,说边军将士听闻南宫供应恢复,士气大振,愿‘誓死保卫大吴,拥护孝治’。”

谢渊接过奏疏,脸上露出一丝笑容——民心、军心都在自己这边,这便是最大的底气。

他对杨武说:“你将这些奏疏整理好,明日递入内阁,让阁臣们看看,‘孝治’不是我一人的执念,而是天下人的期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