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章 敢以孤铮摇龙案甘持赤胆斩荆榛(2 / 4)

加入书签

迎驾无资?”

这话像一把刀,直插李嵩的要害,刘焕的脸瞬间白了,下意识地摸了摸袖中藏着的账册副本——那是他与李嵩合谋克扣边饷的证据,昨夜刚按李嵩的意思,藏进了吏部的密档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嵩的脸色变了变,却很快镇定下来:“谢太保莫要血口喷人!

周侍郎掌工程,支出皆有奏报,何来‘不明支出’?若谢太保拿不出证据,便是诬告同僚,按律当治罪!”

他转头看向萧栎:“陛下,谢太保近日屡以‘迎驾’为由,推诿兵部事务,臣闻其昨日以‘精力不支’为由,将边军换防之事交予杨侍郎,今又在此构陷臣等,恐有私心!”

这话一出,殿内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几个旧党官员纷纷附和:“李尚书所言极是,谢太保恐是老迈糊涂,难当重任!”

谢渊知道,李嵩是想转移话题,将他拖入“推诿责任”

的泥潭。

他压下心中的怒火,朗声道:“臣若有私心,何必将秦飞所查账册副本呈交御史台?臣昨日命杨侍郎协理换防,非为推诿,实因近日查边饷一案,需亲赴玄夜卫勘验证据。

陛下若不信,可召秦飞入殿对质,亦可命御史台核查户部账册!”

他的声音掷地有声,萧栎的目光沉了沉,看向玄夜卫指挥使周显:“周显,秦飞所录密报,可有此事?”

周显躬身道:“陛下,秦飞确有密报呈递,臣已封存于玄夜卫密档,可即刻取来。”

李嵩没想到周显会如实回话,额角渗出冷汗。

他慌忙道:“陛下,即便有密报,亦需核查属实,不可轻信一面之词。

且太上皇之事,关乎国本,当从长计议,不如命内阁与六部会商,三日后再奏明陛下。”

这话看似稳妥,实则是想拖延时间,让徐靖销毁诏狱署中关押的、知晓粮饷内幕的边军小校。

谢渊当即识破他的计谋:“陛下,此事刻不容缓!

若拖延三日,恐证据被毁,证人遭害!

臣请陛下即刻命秦飞入殿,呈上证据,同时命御史台、刑部、玄夜卫三司会审,彻查边饷克扣之案!”

萧栎沉默了片刻,目光扫过殿内的百官,最终落在谢渊身上:“谢渊,你既执意为言,朕准你所请。

着秦飞入殿呈证,命御史台、刑部、玄夜卫三司即刻会审边饷一案;至于奉迎太上皇之事,待案结之后,再行商议。”

谢渊心中一松,刚要谢恩,却见李嵩给刘焕使了个眼色,刘焕立刻出列:“陛下,三司会审需钦派主官,臣请以李尚书为监审官,以昭公允。”

谢渊立刻道:“不可!

李尚书与涉案官员周瑞有师生之谊,恐有偏袒,臣请以周显为监审官,周指挥使掌玄夜卫,不涉六部,最是公允。”

萧栎点了点头:“准谢渊所请,周显为监审官,即刻开审。”

早朝散去时,晨光已透过殿门,照在金砖上。

谢渊走出紫宸殿,李嵩从身后追来,声音压得极低:“谢太保,得饶人处且饶人,莫要赶尽杀绝。”

谢渊停下脚步,转头看着他:“李尚书,当年石迁构陷忠良时,你也是这般劝他的吗?”

李嵩的脸一阵青一阵白,拂袖而去。

谢渊望着他的背影,心中清楚,这场博弈才刚刚开始——三司长会审,李嵩定会暗中阻挠,徐靖也会想方设法包庇旧党,但他绝不会退缩。

他摸了摸笏板上的“阳和卫”

三字,仿佛能感受到太上皇在边地的风霜,也仿佛能看到那些被克扣粮饷的边军士卒,在寒风中瑟缩的身影。

回到兵部衙门,杨侍郎已在堂中等候,手中捧着一叠卷宗:“大人,这是秦飞刚送来的补充证据,里面有周瑞与李嵩的书信往来,还有户部给宣府卫的拨款回执,上面的印鉴是伪造的。”

谢渊接过卷宗,翻开一看,只见书信中“冬衣银已妥收,嘱令边将勿言”

等字样赫然在目,伪造的回执上,户部的朱印边缘模糊,与真印截然不同。

他叹了口气:“这些人,为了私利,竟置边军生死于不顾。”

杨侍郎道:“大人,三司会审定在今日午后,徐靖已命诏狱署将证人转移,恐难对质。”

谢渊眼中闪过厉色:“传我命令,命岳谦率京营一千人,包围诏狱署,若有阻拦,以‘妨碍公务’论处!”

午后的御史台大堂,阴沉得像塞北的寒天。

正堂悬着“肃政惩奸”

的匾额,黑底金字被经年的油烟熏得暗,公案上摊着的卷宗垒得半尺高,玄夜卫校尉按刀立在两侧,甲叶碰撞的轻响,衬得殿内愈死寂。

周显身着少保蟒袍,端坐主位,左手按在案上的玄夜卫印信上,目光如鹰隼般扫过堂下;谢渊绯袍玉带,坐于左,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笏板边缘——那是昨夜秦飞连夜补呈的周瑞私库账册,边角还带着墨迹;刑部尚书马昂坐于右,神色紧绷,时不时瞥向堂下旁听席上的李嵩,眼神里藏着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