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深宫忆旧泪沾裳故臣忠语耳边扬(2 / 4)
实——京营现有兵力七万,玄夜卫两万,再加上宣府卫副总兵李默率五千兵力驰援,共九万五千兵,足以守九门!
徐提督刻意夸大敌情,无非是想借南迁避祸,其心可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萧桓看着谢渊手中的粮饷清单与兵力部署图,心中的天平渐渐倾向死守。
可李嵩又上前一步,压低声音道:“陛下,谢太保虽忠,却过于刚直!
瓦剌太师也先已放话,若陛下南迁,便归还被俘的边军将士;若死守,便焚京师、辱先帝神主!
臣以为,为宗庙、为百姓,南迁实为上策啊!”
这番话戳中了萧桓的软肋——他怕瓦剌真的焚京师、辱神主,更怕落下“不顾百姓死活”
的骂名。
奉天殿内的争论仍在继续,谢渊见萧桓面露犹豫,心中焦急,上前一步,跪在地上,声音带着一丝颤抖:“陛下!
臣愿以全家性命担保,死守京师定能成功!
臣已令都督同知岳谦守安定门、德胜门,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率密探查瓦剌军情,工部尚书张毅督造火器,只要君臣同心,百姓相助,瓦剌必退!
若南迁,南京虽安,可北方半壁江山必失,日后再想收复,难如登天!”
刘焕、马昂等官员纷纷跪下,齐声道:“臣等愿随谢太保死守京师!
请陛下三思!”
萧桓看着殿内跪成一片的忠良之臣,又看向站在一旁、神色冷漠的李嵩、徐靖,心中愈犹豫。
他想起永熙帝临终前的嘱托:“守好京师,守好百姓,莫让大吴的江山在你手中衰败。”
可瓦剌的威胁、李嵩的谗言,又让他难以抉择。
“谢太保,”
萧桓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死守京师,若败了,怎么办?”
谢渊抬起头,目光坚定地望着萧桓:“陛下,败则臣死,以谢天下!
可若胜了,便能保大吴江山、百姓安宁!
臣以为,与其南迁避祸,不如死战求生!
臣掌兵部,兼御史台,若有官员畏战、通敌,臣可立斩之,以正军法!”
他的话掷地有声,殿内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徐靖见势不妙,又道:“陛下,谢太保虽愿死,可陛下乃万乘之尊,岂能以身犯险?若陛下有失,大吴便真的完了!”
萧桓沉默良久,终于开口:“朕……朕意已决,死守京师!
谢太保,京师防务,便全交给你了;李尚书,你协助户部调度粮饷;徐提督,你令诏狱署加强京师巡防,防止瓦剌细作作乱。”
谢渊闻言,心中大喜,叩道:“臣遵旨!
定不负陛下信任!”
李嵩、徐靖虽面露不甘,却也只能躬身领旨——他们知道,此刻再反对,只会引火烧身。
散朝后,谢渊留在奉天殿,与萧桓商议具体防务。
“陛下,臣已令玄夜卫文勘房主事张启核查京师官员,若现与瓦剌有染者,立刻拿下!
另外,臣已传旨宣府卫、大同卫,令他们派兵力驰援,三日内便可抵达。”
萧桓点头,心中稍安:“谢爱卿,一切都靠你了。
朕相信你,也相信大吴的将士与百姓。”
那时的萧桓,以为死守定能成功,以为君臣同心便能退敌,可他没想到,李嵩、徐靖竟会暗中通敌,出卖京师防务。
殿内的烛火忽明忽暗,萧桓从回忆中惊醒,脸上已满是泪水。
他想起谢渊为了死守京师,日夜操劳,亲自去安定门、德胜门巡查防务,与士兵们同吃同住;想起谢渊现李嵩暗中扣压粮饷后,不顾吏部尚书的颜面,直接弹劾李嵩,要求萧桓严惩;想起谢渊在安定门战死前,还派人送来最后一份奏疏,上面写着“臣已尽力,陛下保重,望陛下日后亲贤臣、远小人,守好大吴江山”
。
“谢爱卿……朕对不起你……”
萧桓趴在地上,痛哭失声,“朕当初若严惩李嵩、徐靖,若完全信任你,你便不会战死,京师也不会破,百姓也不会遭此劫难……”
他的哭声被殿外的瓦剌兵听到,一名瓦剌兵踹开殿门,弯刀指着他:“哭什么?再哭,就把你拖出去喂狗!”
萧桓抬起头,眼中满是怒火,却又很快熄灭——他现在是阶下囚,连保护自己都做不到,更别提为谢渊报仇。
瓦剌兵骂骂咧咧地离开,殿门被重重关上。
萧桓缓缓起身,走到那堆残破的奏疏前,小心翼翼地捡起谢渊的最后一份奏疏,轻轻拂去上面的灰尘。
奏疏的边角已被磨损,上面的字迹却仍清晰,每一个字都像是谢渊在耳边叮嘱。
“亲贤臣、远小人……”
萧桓喃喃自语,眼中渐渐有了光芒,“谢爱卿,你放心,朕不会再浑浑噩噩了。
朕会活下去,等秦飞、张启他们来救朕,等收复京师,朕定要严惩李嵩、徐靖,为你报仇,为战死的将士报仇,为受苦的百姓报仇!”
殿外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