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首恶伏辜余暂免仍凭丹悃固神京(2 / 5)

加入书签

p>

赵伦冷笑:“谢太保手握军政,是怕议和后权柄旁落吧?老夫提议和,为京师百姓、为陛下安危,非为一己之私!”

石崇立刻接话:“太保一味主战,不顾粮尽兵疲,若京师再困,此责谁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朝堂瞬时分两派:主战者,谢渊、秦飞(从二品玄夜卫北司指挥使)、岳谦(从二品都督同知);主和者,赵伦、石崇、徐靖、刘焕,及三十余旧党官员。

萧桓看着争论的百官,眉头紧锁——信谢渊之忠,却怕百官离心;疑赵伦之私,却无实据。

终道:“议和之事,容朕再议。

谢太保与赵辅各拟奏疏,明日再议。”

散朝后,谢渊拉住秦飞:“赵伦必是石迁余党,借议和谋乱。

你派暗探查其亲信,若得通敌证据,方可揭穿阴谋。”

秦飞点头:“太保放心,臣已命人盯紧赵府,且查石、徐、刘三人往来。”

赵伦归辅府,石崇、徐靖、刘焕已在书房候。

石崇关上门,低声道:“辅,谢渊已起疑,明日需再多找官员附议,压其气焰。”

赵伦从抽屉取银票一叠,递与刘焕:“刘尚书,此银五千两,分与户部官员,明日朝堂助言;徐提督,你去理刑院,找旧党御史弹劾谢渊‘拥兵自重、阻挠议和’。”

刘焕接银票,脸上露贪婪色:“辅放心,户部官员皆听臣调遣。”

徐靖亦道:“理刑院御史多是石迁旧部,弹劾谢渊,易如反掌。”

石崇又取“盟誓仪注”

,指“瓦剌还被俘卒三千、撤宣府卫兵”

二语:“此两条需删,只提‘大吴献金帛’,也先才会满意。

待议和成,京营必懈,也先再攻,京师可破,辅便是大吴功臣。”

赵伦眼中闪狠厉:“就按你说的办。

谢渊再阻,便扣‘通敌’之罪!”

次日朝堂,气氛更紧。

赵伦呈议和奏疏,附议者达三十五人,多为户部、理刑院、镇刑司旧党。

理刑院御史王显(正四品)先劾:“陛下,谢渊手握军政,一味主战,不顾粮尽兵疲,昨见其与京营卒密谈,恐有拥兵自重之谋!”

另一御史附:“陛下,谢渊阻议和,是欲困京师以夺权!

请严惩谢渊,准辅之议!”

谢渊气得指节白:“陛下,臣忠心耿耿,绝无拥兵之意!

此等御史皆石迁旧党,是赵伦指使弹劾!”

赵伦假作劝解:“太保,事已至此,认个错,老夫为你求情。

再狡辩,恐陛下亦难护你。”

“认何错?”

谢渊上前一步,“阻议和为京师、为陛下,何错之有?赵伦,你敢称提议和无私?敢称与石迁旧党无勾连?”

赵伦脸色微变,仍强辩:“谢太保血口喷人!

老夫清清白白,有证据尽管拿!”

萧桓犹豫之际,秦飞持密信闯入:“陛下!

臣有证据!

赵伦私通瓦剌细作,此为其府中地窖搜出的密信!”

秦飞的暗探于赵府地窖,搜得瓦剌狼毫墨书就的密信,及删改后的“盟誓仪注”

密信为瓦剌细作致赵伦,言“议和成后,设法撤德胜门、安定门京营防兵,为我军再攻铺路;金帛暂收,待京师无备再举兵”

,尾盖瓦剌狼头印。

仪注上,“瓦剌还俘、撤兵”

二语被划去,旁有石崇亲笔“可从,勿让谢渊知”

秦飞呈密信与仪注于萧桓,朗声道:“陛下!

赵伦与瓦剌私通,删改仪注,欲助瓦剌再攻京师!

石崇、徐靖、刘焕皆是同党——刘焕私扣边军粮饷十万石,怕议和不成被查,故附议拖延;徐靖包庇旧党,助赵伦藏密信;石崇则批注仪注,推波助澜!”

萧桓阅信,气得手颤:“赵伦!

你竟敢通敌叛国!”

伦瘫于地,面如死灰,却仍狡辩:“陛下,此信是秦飞伪造!

是谢渊陷害臣!”

“伪造?”

秦飞命人带赵府管家与瓦剌细作。

管家跪奏:“陛下,密信是老奴帮辅藏地窖的,细作亦是老奴引入府!”

细作亦供:“是赵伦命小的传信也先,许撤京营防兵!”

赵伦无言,只得伏罪。

石崇、徐靖、刘焕见恶败露,忙跪伏:“陛下,臣等知罪!”

谢渊目视三人,声冷如冰:“石崇批注仪注,助伦通敌;徐靖包庇藏信,拖延查案;刘焕私扣粮饷,附议避罪——皆为通敌之罪,当严惩!”

石崇忙辩解:“陛下!

‘可从’二字,是议后与瓦剌商榷之语,非助其攻京!

臣对大吴忠心不二!”

徐靖亦道:“臣拖延查案,是恐冤及无辜,非包庇!”

刘焕则膝行前,呈粮饷账簿:“陛下!

臣已退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