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擒奸邪归法网京邦固属大吴(2 / 6)
夜卫文勘房主事张启(从三品)上殿。
张启捧着密信残片与勘验图,躬身奏报:“陛下,此残片墨为镇刑司松烟墨,与石迁书房墨块一致;边缘火燎痕迹,与诏狱后院灰烬成分吻合,确为徐靖所烧;另有石崇与张文的书信残片,言‘缓考核以护靖’,墨痕、字迹皆为真迹!”
刘焕脸色白,仍狡辩:“陛下,臣压粮饷是为核验库粮,非包庇!”
张文则跪地:“陛下,臣与石崇为姻亲,却未包庇,只是念及旧情,缓考核而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谢渊道:“陛下,粮饷关乎边军生死,考核关乎吏治清明,怎可因‘核验’‘旧情’延误?石崇、徐靖私毁罪证,刘、张二人包庇,此乃官官相护,若不整肃,奸党难除!”
萧桓看着殿内争论的群臣,忽然想起去年瓦剌围京时,石迁扣粮通敌的惨状——若今日再纵容旧党,京师恐再陷危局。
他沉声道:“秦飞,你率玄夜卫查诏狱署、镇刑司,若查获罪证,即刻奏报!
谢渊,你协理监察,不得擅动刑罚。”
廷议后,石崇密召徐靖、张文、刘焕至镇刑司暗室。
石崇将密信底稿扔在桌上:“谢渊已盯上咱们,徐靖,你把诏狱里的旧党小吏都杀了,罪证烧干净;张文,你在吏部造伪册,把咱们的人调去地方;刘焕,你再压粮饷,逼谢渊分心——只要撑过这月,瓦剌残余就会来犯,到时候京师乱,谁还顾得上查案!”
徐靖颤抖着点头:“石副提督,诏狱小吏有七人是咱们的人,杀了他们,恐引玄夜卫怀疑……”
石崇眼露凶光:“疑什么?就说他们通敌,先斩后奏!
张文,你若不造伪册,明日谢渊就会查你的考核档;刘焕,你若不压粮,边军哗变,第一个治罪的就是你!”
三人皆被震慑,各自领命而去。
徐靖回到诏狱,看着狱中七个亲信小吏,心里满是挣扎——杀了他们,可保自身;不杀,自己必死。
最终,他咬了咬牙,命狱卒将七人拖至后院,以“通敌”
为名斩之,尸体扔进枯井,罪证付之一炬。
秦飞的暗探张青(从七品)将旧党串供的消息报给谢渊。
谢渊站在边地图前,眉头紧锁:“石崇要杀小吏、毁罪证,还想勾结瓦剌,若不阻止,京师危在旦夕!
可陛下只许查案,不许擅动,这可如何是好?”
杨武(正三品兵部侍郎)道:“太保,不如再奏陛下,言旧党勾结瓦剌,危及社稷,恳请陛下授您专权,方能除奸党!”
谢渊摇头:“陛下恐疑我专权……除非陛下主动授权,否则不可贸然请旨。”
他转身对秦飞道:“你派暗探盯着枯井,若徐靖抛尸,立刻取证;张启,你再查镇刑司旧档,看石崇有没有私藏其他罪证。”
秦飞、张启躬身应诺,谢渊望着窗外的暮色,心里清楚——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若不能在旧党勾结瓦剌前清除内奸,之前的拒降守国,都将付诸东流。
次日凌晨,张青率暗探潜伏在诏狱后院枯井旁。
天刚亮,就见狱卒抬着七具尸体,扔进枯井,又往井里填土。
待狱卒离开,张青立刻下井,从尸体身上搜出半块刻有“镇刑司”
字样的腰牌——这是旧党小吏的标识,尸体脖颈处的刀伤整齐,显然是被灭口。
张青将腰牌与尸身痕迹记录在册,直奔玄夜卫北司,交给秦飞。
“秦指挥使,”
张青道,“徐靖杀了七个亲信,抛尸枯井,这腰牌就是证据!”
秦飞拿着腰牌,立刻去兵部:“谢太保,徐靖灭口毁证,证据确凿!
若再拖延,石崇他们就要勾结瓦剌了!”
谢渊接过记录册,指尖泛白:“走,咱们去见陛下!
这一次,必须请陛下授权!”
御书房里,萧桓看着枯井尸身的记录册,又看了看张启新呈的镇刑司旧档——上面记载着石崇挪用密探经费、包庇通敌小吏的明细,气得手抖:“石崇、徐靖竟敢杀吏灭口、私毁罪证!
刘焕、张文还敢包庇,真是无法无天!”
谢渊躬身:“陛下,内奸不除,京师难安!
臣掌兵部、御史台,却无擅捕从二品官员之权,若等六部议决,恐延误时机。
臣请陛下授‘专断之权’,凡奸党,臣可先查后奏,若有滥权,臣甘受诛罚!”
萧桓沉默良久——他知谢渊忠诚,却也怕“专断之权”
滋生祸端。
李东阳在旁道:“陛下,可授谢太保‘镇国剑’,剑在则权在,凡四品以下奸佞,可先斩后奏;五品以上需奏报待批,既防滥权,又能除奸党,两全其美。”
萧桓眼前一亮——“镇国剑”
乃先祖元兴帝所铸,历代仅授忠良,既显君恩,又限权柄。
他起身道:“传旨,取‘镇国剑’来!”
内侍捧着锦盒走进御书房,打开盒盖,一柄寒光凛冽的长剑映入眼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