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夜雪操戈声震野誓教胡骑不敢狂(4 / 5)
家中押来,看着满仓的军粮,脸色瞬间惨白:“我我不是故意的,是孙伦逼我的”
“逼你?”
谢渊走到他面前,手里拿着他与李谟旧党的密信,“你在密信里说‘京营粮少,兵卒必乱,可趁机助瓦剌破城’,这也是孙伦逼你的?李开,你身为户部主事,掌管粮饷,却克扣兵卒的救命粮,还想通敌乱国,你对得起身上的官服吗?对得起那些饿着肚子也要守城的兵卒吗?”
李开“扑通”
跪在地上,抱着谢渊的腿哭着求饶:“谢侍郎,我错了!
我不该诬告你,不该克扣军粮!
求您饶我一命,我愿把私仓的粮都捐出来,充作京营军饷!”
谢渊却摇了摇头,声音平静却带着威严:“你犯的是通敌、贪腐之罪,按大吴律,当斩立决。
我饶不了你,陛下也饶不了你。”
随着孙伦、李开等人的伏法,京营的风气渐渐变了。
玄夜卫监督军饷放,兵卒们的饷银足额到手,伙房里的稀粥变成了掺着麦粉的干饭,菜里也有了油星,偶尔还能吃到肉。
兵卒们操练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每天天不亮,营中就响起了操练的口号声,连寒风都挡不住他们的热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谢渊每天比兵卒起得还早,陪着他们一起操练:练补垣术时,他亲自搬砖石、和灰浆,手上磨出了血泡也不歇;练火器术时,他亲自点火炮、递箭簇,脸上沾了火药灰也不在意;练联防术时,他假装“瓦剌兵”
,带着一队兵卒模拟攻城,让守城的兵卒熟悉应对之法。
有一次,练联防术到深夜,雪下得很大,鹅毛大的雪片把营中的灯火都遮得模糊了。
谢渊看着冻得嘴唇紫的兵卒,让人在营中支起大锅,煮了热汤,里面放了姜片和葱花,分给每个兵卒一碗。
兵卒周小五捧着热汤碗,眼泪掉进汤里:“谢侍郎,跟着您,我们心里踏实!
就算瓦剌真的来了,我们也不怕,一定能守住京师!”
谢渊拍了拍他的肩膀,汤碗的热气模糊了他的眼睛:“好弟兄,只要咱们心齐,就没有守不住的城,没有打不赢的仗!”
他看着眼前的兵卒们,有的年轻,有的苍老,却都有着同样坚定的眼神——那是守护家园的眼神,是宁死不退的眼神。
德佑十五年正月初三,玄夜卫的密报递到了御书房。
萧桓看着密报上“京营锐士七千,操练刻苦,士气高昂,可堪一战”
的字样,笑着对内阁辅李东阳说:“谢渊果然没让朕失望!
朕就知道,他能把京营练出来——有这样的将领,有这样的兵卒,京师可安了。”
李东阳躬身道:“陛下慧眼识才,谢侍郎不仅练兵有方,还能肃清贪腐,除去内奸,实乃大吴之幸。
如今京营已成劲旅,九边援兵也陆续抵达,瓦剌必不敢再犯京师。”
萧桓点头,让人传旨:“正月初十,让京营举行大规模操练,模拟瓦剌攻城,朕要亲自去看看。”
正月初十的清晨,阳光格外明亮,雪地上泛着耀眼的光。
京营的兵卒们列阵在西直门外,模拟京师守城的场景:西直门城楼上插着大吴的旗帜,城楼下挖了陷马坑、埋了拒马桩,补垣队、火器队、联防队各司其职,严阵以待。
谢渊站在城楼上,手里拿着令旗,目光扫过阵前:“都准备好了吗?”
城下的兵卒们齐声喊道:“准备好了!”
谢渊挥动令旗:“开始!”
随着一声令下,扮演“瓦剌兵”
的兵卒们举着云梯,冲向城墙,喊杀声震得地都在颤。
“火器队,瞄准‘瓦剌骑兵’!”
谢渊高声下令。
城楼上的火炮“轰隆”
作响,“瓦剌骑兵”
纷纷倒地;“补垣队,快把城墙的‘缺口’补上!”
几个兵卒抬着砖石,迅堵住城墙的模拟缺口;“联防队,从北门调兵支援!”
一队兵卒拿着刀枪,快从侧路包抄,截断了“瓦剌兵”
的后路。
整个操练过程,兵卒们配合默契,动作迅,没有丝毫慌乱。
萧桓站在远处的观礼台上,看着眼前的景象,满意地点头:“好!
好!
谢渊,京营能有今日,都是你的功劳!
朕封你为兵部尚书,继续总领京营和九边军务——京师的安危,就交给你了!”
谢渊从城楼上走下来,躬身谢恩:“陛下放心,臣定不负圣望,死守京师,护大吴宗庙、百姓周全!”
兵卒们听到谢渊升为兵部尚书的消息,纷纷欢呼起来,声音传遍了西直门,连远处的百姓都跟着鼓掌叫好。
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京营的兵卒们难得休息一天。
谢渊让人在营中挂起了灯笼,煮了元宵,和兵卒们一起过节。
老卒赵勇拿着一碗元宵,走到谢渊面前:“侍郎,不,尚书大人,去年的元宵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