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莫教忠良蒙垢辱且凭铁证破迷阴(3 / 5)

加入书签

殿内格外清晰。

“念。”

萧桓的声音很淡,却让石迁的后背又冒了汗。

他深吸一口气,展开疏稿:“其一,狼山焚粮案,秦飞、谢渊称‘焚北元粮囤二十’,实则焚毁大吴边军预留粮窖三所,耗国帑十万余,玄夜卫档有‘粮窖火痕非胡式’为证;其二,谢渊总督九边,所任将领皆为狼山旧部,如大同卫指挥使王三、宣府卫参将李默,皆其心腹,九边军报竟先呈谢渊,再递兵部,是为拥兵自重;其三,陛下曾议迁避,秦飞当众叱骂张敬之‘贪生怕死’,实则罔顾圣意,若瓦剌破居庸关,神京倾覆之责,当由秦、谢二人承担!”

最后一句说完,石迁听见身后传来附和声——赵世涛率先出列:“陛下,石检校所言非虚!

臣掌理刑院查案,亦得报秦飞与瓦剌通使,书信虽未获,然其侄秦安在大同卫与胡商往来密切,恐为通敌佐证!”

话音落,又有十名官员相继出列,有前镇刑司的书吏,有赵世涛举荐的御史,连户部仅剩的两名侍郎(张敬之旧僚)也跟着附议:“军饷耗损属实,户部账册可查!”

秦飞突然往前迈了一步,甲叶“当啷”

响了一声。

他没看石迁,只对着萧桓躬身:“陛下,石迁所言,句句是虚!

狼山焚粮,有玄夜卫卒王三、谢渊亲记《战报》为证,粮囤火痕皆为北元‘苇席裹粮’之式,与我大吴‘砖石粮窖’截然不同;九边将领任免,皆经兵部、玄夜卫双重核查,王三、李默乃狼山死战之将,非臣心腹;至于‘罔顾圣意’,臣只求陛下记着独石口百姓——他们被瓦剌绑在烽燧上烧时,喊的是‘大吴万岁’,不是‘迁避平安’!”

石迁立刻抬头反驳:“秦将军休要狡辩!

玄夜卫《战报》乃你部所写,不足为信;王三曾为你牵马执鞭,怎非心腹?你侄秦安与胡商往来,你敢说不知情?”

这话戳中了秦飞的痛处——秦安确在大同卫做货郎,上月还托人带信说“胡商愿出高价买边军布防图”

,秦飞当时就回信骂他“糊涂”

,让他立刻停手。

此刻被石迁提起,秦飞的脸瞬间涨红:“秦安乃市井小人,臣早已严令其不得与胡商往来!

石迁,你敢不敢与臣去大同卫,当面问秦安?”

石迁却往后缩了缩,躲到赵世涛身后:“臣乃文吏,不敢去边关涉险——然理刑院可派官核查,若查不实,臣愿领罪!”

赵世涛立刻接话:“陛下,臣请领理刑院缇骑,往大同卫查秦安,再查狼山粮窖,必还朝堂清白!”

他说“清白”

二字时,特意加重语气,目光扫过秦飞,带着几分挑衅。

周显突然出列,玄夜卫的黑色袍角扫过地砖,带起一阵风。

“赵佥宪,”

周显的声音冷得像冰,“玄夜卫掌九边监察,狼山粮窖早经勘验,火痕取样存于诏狱署西库,若石检校有疑,可随我去取,何必劳烦理刑院?至于秦安,玄夜卫大同卫百户李焕,三日前已递回密报——秦安确与胡商接触,然其已将胡商‘购布防图’之请,尽数告知大同卫指挥使王三,王三已将胡商拿下,此刻正押往神京。”

这话让石迁的脸“唰”

地白了。

他没想到秦安竟会反水,更没想到玄夜卫早有动作——赵世涛昨夜还跟他说“秦安贪利,必不敢声张”

,此刻看来,全是假话。

赵世涛也慌了,却强撑着道:“周指挥使,玄夜卫与秦飞素有往来,密报恐有偏袒!

理刑院应与玄夜卫同查,方显公允!”

“公允?”

周显突然从袖中抽出一卷纸,扔在石迁面前,“这是昨日玄夜卫在你私宅抄出的——李谟旧令,上面写‘借弹劾乱朝局,联络瓦剌’,石检校,你要不要念念?”

石迁低头去看,那纸页上的“谟”

字刺得他眼睛生疼,他突然瘫跪在地:“不是不是臣的!

是周显栽赃!”

殿内瞬间安静,只有窗外的风声在响。

萧桓拿起案上的密报,指尖划过“秦安献胡商”

几字,又看向石迁颤抖的背影,突然开口:“赵世涛,你说要查秦安,可玄夜卫已拿了胡商,你怎么说?”

赵世涛的额头渗出汗,支支吾吾道:“臣臣不知玄夜卫动作之快”

谢渊从殿外进来时,带着一身风雪。

他手里捧着个木盒,盒上刻着“玄夜卫证物”

四字,走到殿中打开——里面是半块粮囤苇席,席上还留着焦痕,旁边放着一张纸,是北元粮囤的制式图。

“陛下,”

谢渊的声音带着疲惫,却格外坚定,“这苇席是狼山焚粮时留存的,经九边老卒辨认,乃北元‘左贤王部’专用,席纹为‘胡麻编’,与我大吴‘芦苇编’截然不同;这制式图,是从瓦剌降卒身上搜的,粮囤尺寸、位置,与石迁说的‘大吴粮窖’全不相符。”

他又从怀中掏出另一卷账册:“至于‘军饷耗损’,这是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