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凭玉须颁罪己诏止车应受直臣章(2 / 3)
/p>
自今日始,朕每日辰时听政,未时亲阅奏章,申时接见言官。
若再有蒙蔽圣听、贪赃枉法者,朕必效法神武皇帝“剥皮实草”
之制,虽亲贵亦不宽宥!
罪在朕躬,不敢诿过。
朕深知“君者,舟也;民者,水也”
,今水覆舟危,朕当负荆请罪。
诏下之日,朕将素服减膳,于太庙斋戒三日,亲祭岳峰等忠魂。
若天谴不息,朕愿以身为质,祈上苍垂怜,佑我大吴黎庶!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德佑十四年四月十七日
岳峰绝笔对皇帝书
德佑十又四年八月十有七日,大同卫西城楼,血书。
臣岳峰顿上言,谨呈陛下:
岳峰血奏
臣岳峰昧死上奏陛下:
今臣被缚北元城楼,血浸砖缝,犹能以指叩壁为书。
窗外烽烟蔽天,谢渊援军鼓角隐隐可闻。
闻此声,知陛下天威终至,然臣身陷囹圄,恐不及见大同光复矣!
忆臣束从戎,隶阳和口卫,蒙永熙帝亲授“守边”
刀。
彼时陛下初登大宝,诏谕边将“宁失千军,不丢寸土”
。
臣每捧诏涕零,誓以血肉为陛下扞此城、卫此土。
德佑十二年冬,镇刑司扣粮七月,士卒饿死者十有其三。
臣夜叩辕门,求李谟粮,反被诬“通敌惑众”
。
幸得周明秘送麦麸,弟兄们煮弦为粥,方撑过寒月。
陛下!
弦可煮,志不可折;粮可断,骨不可弯!
此边军之心,陛下岂不知之?
今巷战历三日,臣率六十二卒守钟楼,身中七创,犹抱吴砖不退;副将断臂,以牙咬矛刺杀北元千夫长。
尸积如山之际,臣于砖缝得镇刑司账册残页,赫然记“李谟岁送北元粮万石”
!
臣血书其情,藏于东瓮城砖窖,愿陛下得之,彻查奸党!
内奸不除,边军死无宁日;国蠹不去,江山终难永固!
北元左贤王逼臣归降,臣骂之曰:“我大吴将士,生为吴人,死为吴鬼,岂能效汉奸之辈苟且偷生?”
彼怒,欲悬臣于垛口。
臣无所惧,惟憾三事:一憾未斩李谟,致边地糜烂;二憾未护全弟兄,使忠魂曝骨;三憾未能再读陛下“护民如子”
之诏,亲见王师北定。
臣死不足惜。
惟望陛下亲揽朝政,罢黜奸佞,使镇刑司不复为藏污纳垢之所;惟望边军饷银,直达士卒之手,勿使煮弦之事重演;惟望死难将士如王二狗者,其母得见牌位入祠,免其徭役。
彼辈以血卫国,陛下当以恩养之。
臣闻“君明则臣直”
,昔神武皇帝立玄夜卫,本为监察奸邪,今却为镇刑司所掣肘。
愿陛下复其权,使忠良有告冤之地,奸佞无藏身之所!
臣颈可断,笔不可停;身可裂,心不可降!
此心与大同城砖共存,此志与万里河山同辉!
陛下,莫负死战之臣,莫负天下苍生!
臣岳峰绝笔。
破阵子·登楼愤书
裂帛风号征袍卷,残堞角声破瑶池!
血溅砖纹凝作缬,点点斑斑皆是怨,北阙云深遮帝面,驿书沉滞路八千。
烽烟锁尽旧谯楼,雁字不传家信远。
十载边尘埋忠骨,荒蒿没尽旧英贤。
甲冷霜皴弦煮断,炊骸爨骨泣寒烟。
粮车暗向胡庭转,恨似长城未肯填!
忠魂眦裂冲天号,要把奸邪碎寸磔!
城陷犹擎汉家帜,弹痕叠叠血痂高。
愤掣青锋诛逆竖,掷矛指贼怒冲霄!
声嘶裂骨飙风动,敢教胡虏魂魄销!
誓啖酋心作脯肉,渴餐奸血为香醪。
收骨筑台临落日,酹酒同话旧旌旄。
英魂未肯随尘老,要向苍穹认剑刀!
忆昔孤城困三月,弦糜煮粥气犹豪。
笑谓"
将军休怅望,我辈锋芒尚可操"
!
言犹在耳惊潮涌,恍见儿郎把臂招。
巷战肉为城壁挡,壮士身膏野蒿苗。
老兵断臂啮矛怒,喉里犹呼"
护圻壕"
!
忠骸尚带三尺刃,血溅残垣映日烧!
援军鼓角穿云至,敌胁降旗岂肯摇!
"
尔见砖间凝血未?尔观齿印入锋刀?这是华夏铮铮骨,与天同寿共昭昭!
"
刃拟高悬惊士气,吾宁碎不折腰!
恨未与君同战死,黄泉路上少故交!
昔年屯田春陇上,曾约"
三载烽燧销"
。
愿得仓盈供老弱,安食新麦免征徭。
旧语恍随残风逝,空对长天忆故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