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千行血泪凝霜冷一片丹心被墨漫(5 / 5)
p>
若真让他们去查,扣粮的事肯定瞒不住。
"
张敬擦着汗:"
公公,要不让李谟把粮悄悄运去大同?就说之前是怕被北元劫走,故暂存。
"
"
晚了!
"
王承恩道,"
岳峰的血书里写得明明白白,扣了十七万石,现在运过去,不就等于认了罪?依我看,不如让李谟战死在大同卫,把所有罪责都推到他身上。
"
李德全沉吟片刻:"
李谟是我的人,杀了他,等于断了一条胳膊。
但事到如今,也只能这样了。
你去给李谟送信,让他找个机会力战而亡,事后我保他家人富贵。
"
张敬又道:"
那周显怎么办?玄夜卫若提审他,怕是会说出实话。
"
李德全眼中闪过狠厉:"
让他病死在诏狱。
对外就说受不住刑,暴毙了。
"
通政司。
刘矩收到谢渊的奏疏,上面附了阳和口仓吏王显的供词——李谟确实扣了十七万石夏粮,还逼仓吏伪造"
粮被北元劫走"
的文书。
谢渊在奏疏里写道:"
臣已将王显安置在宣府卫,可随时赴京对质。
若陛下仍不信,臣愿押王显亲至京师,以证岳峰血书非虚。
"
刘矩捧着奏疏,心里燃起一丝希望。
他知道,这是扳倒李德全的关键证据。
但他也清楚,若直接呈给萧桓,定会被李德全拦截。
思来想去,刘矩将奏疏封入密匣,交给自己的门生,低声道:"
设法交给玄夜卫指挥使,就说关乎大同卫数万将士性命。
"
门生走后,刘矩望着窗外的天空,喃喃道:"
岳指挥,周百户,老臣能做的,就只有这些了。
"
此时的乾清宫,萧桓正对着岳忠泰的旧档出神。
他想起幼时听太傅讲岳忠泰战死的故事,那时觉得忠烈无比;如今面对岳峰的血书,却疑窦丛生。
权力这东西,果然能让人变得连自己都不认识了。
小太监进来禀报:"
陛下,玄夜卫指挥使求见,说有大同卫密事要奏。
"
萧桓心中一动:"
让他进来。
"
片尾
周显最终没能活着走出诏狱,官方记载"
七月廿八,病卒于镇刑司诏狱"
。
但他带出的血书,却通过玄夜卫的渠道,再次送到了萧桓面前。
与此同时,谢渊押着仓吏王显抵达京师,与玄夜卫的密报相互印证。
李德全、张敬见势不妙,试图销毁证据,反被玄夜卫抓了个正着。
当萧桓拿着血书,对照着王显的供词和李谟"
战死"
的塘报时,终于明白自己错过了什么。
他望着窗外的雨,喃喃道:"
岳峰朕对不住你。
"
而此时的大同卫,岳峰并不知道京城的波折。
他站在城头,看着北元的攻城锤撞向城门,握紧了手里的刀。
血书已送出,他能做的,只有死守到最后一刻。
卷尾语
《大吴史?刑法志》载:"
德佑十四年,大同卫血书案审结,镇刑司指挥佥事王承恩、兵部侍郎张敬伏诛,司礼监秉笔太监李德全被黜,谪居凤阳。
帝览岳峰血书,恸哭竟日,命建忠烈祠于大同卫,亲题碧血丹心四字。
"
《明伦汇编?臣道考》评:"
岳峰血书,非独劾奸,实乃叩问君心。
当是时,帝以猜忌故,几致忠良蒙冤。
幸有谢渊持正,刘矩守节,玄夜卫秉公,方得昭雪。
故曰:君心明,则臣心正;君心疑,则群小昌。
此千古不易之理也。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