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父血洒疆儿守堞君心藏卷意难平(2 / 6)

加入书签

>"

蒙了?"

萧桓将岳峰的血书推到他面前,"

十五岁就能伏阙诉冤,如今三十余岁,会是轻易蒙人的?"

他转向李默,"

传旨通政司,再查泰昌朝王敬案,看看当年是谁压下了弹劾本章。

"

李默刚应"

是"

,李德全忙道:"

陛下,王敬已七十余岁,即便查实,也无碍大局。

倒是大同卫需粮援,谢渊奏报说,城内存粮不足三日了。

"

萧桓看着李德全,忽然觉得他鬓角的白有些刺眼。

这老奴侍奉自己多年,从南宫到复位,最懂他的心思,可有时,这份"

懂"

却像一层雾,遮住了他的眼。

内阁值房。

徐靖看着李德全送来的密信,眉头紧锁。

信中说萧桓查起了泰昌朝岳承案,让他"

寻对策,勿让旧事牵连今日"

"

岳承案当年是司礼监王瑾压的,王瑾是王敬的叔伯兄弟,也是李德全的恩师。

"

徐文良对心腹侍郎张敬道,"

陛下若顺着这条线查下去,怕是会查到我们头上——李谟是镇刑司的人,而镇刑司归司礼监管。

"

张敬脸色白:"

大人,那怎么办?要不要让王敬病逝?"

"

蠢货!

"

徐文良斥道,"

陛下刚下旨查案,王敬就死了,不是不打自招?去告诉王敬,让他闭门谢客,若有官差问话,只说年久失忆。

再让人去通政司,把当年弹劾王敬的本章找出来,偷偷烧了。

"

张敬犹豫:"

通政司的档册都是副本,烧了也没用再说谢渊在大同卫拿了李谟的供词,里面提到我给的手令,若是"

"

怕什么!

"

徐文良拍案,"

陛下最忌边将结党,谢渊与岳峰交好,本就犯了忌讳。

我们只需说谢渊借旧案构陷朝臣,陛下多疑,定会信的。

"

同日午后,文渊阁。

萧桓看着通政司送来的补充档册,其中竟有一份泰昌朝内阁辅的密奏,写道:"

王敬克扣军粮,罪证确凿,然司礼监力保,臣不敢强争。

唯岳承忠魂不远,愿陛下勿让忠良寒心。

"

"

辅都不敢强争?"

萧桓将密奏拍在案上,"

泰昌帝当年究竟是不知,还是知而不查?"

李默小声道:"

陛下,泰昌朝司礼监掌印是王瑾,权倾朝野,辅确难抗衡。

"

萧桓忽然想起泰昌帝临终前,曾拉着他的手说:"

为君者,最怕耳不聪目不明,被近侍蒙骗。

边将是国之爪牙,若寒了他们的心,江山便不稳了。

"

当时他年少,只当是寻常嘱托,如今想来,字字泣血。

"

李德全!

"

萧桓扬声,门外应声而入。

"

传旨大同卫,赏岳峰白银五千两,锦缎百匹,命他安心守城,粮援三日内必到。

另传旨谢渊,将李谟、张敬等人的供词,直接送文渊阁,不必经司礼监。

"

李德全愣住了,这是萧桓复位后,第一次绕开司礼监传递边将供词。

他强笑道:"

陛下,司礼监代陛下看详文书,是祖宗规矩"

"

规矩是人定的。

"

萧桓打断他,"

当年泰昌帝若不破规矩,岳承何至于枉死?传旨吧。

"

司礼监值房。

李德全看着徐文良送来的"

谢渊结党"

密奏,气得摔了茶盏。

密奏里说谢渊在大同卫与岳峰"

歃血为盟"

,还说谢渊的父亲曾是泰昌朝御史,当年也弹劾过王敬,"

父子二人皆与内官为敌,恐非善类"

"

这密奏送上去,陛下会信吗?"

李德全问身旁的随堂太监。

太监道:"

陛下对谢渊本就有疑,再说老奴已让人在文渊阁外散布消息,说谢渊要借岳承旧案,扳倒司礼监。

陛下最恨臣下结党,定会猜忌。

"

李德全点头,可想起萧桓昨日的眼神,心里仍不安。

他走到密室,从墙内暗格取出一个锦盒,里面是泰昌朝王瑾给王敬的密信,上面写着"

岳承碍事,可除之"

这是他留的后手,本想用来要挟王敬,如今却成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