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五千铁骑停寒谷三万胡尘逼大同(2 / 4)
大同卫告急,岳峰坐拥宣府精骑三万,却以"
飞狐口积雪难行"
为由,滞留七日未动。
臣亲率缇骑赴飞狐口勘验,见道路虽有薄雪,然骡马辎重皆可通行。
更可骇者,岳峰私扣镇刑司勘合文书,致使宣府军粮不得过界,此非慢军而何?按《大吴律?军律》:"
呼名不应,点视不到,违期不至,动乖师律,此谓慢军,犯者斩之"
。
岳峰身为边将,置大同十万军民于不顾,其心可诛。
二曰私通敌寇,意图谋反。
臣查获岳峰与北元夜狼部领往来箭书三封,虽字迹模糊,然"
献城"
、"
内应"
等字隐约可辨。
更有甚者,岳峰私熔宣府民铁打造兵器,其工坊隐匿于城西三清观内,每日锻造箭头三千余支。
此等行径,分明是效仿魏王萧烈旧事,欲借北元之刀,剪除异己,进而割据北疆。
按《大吴律?军律》:"
擅造兵器者,斩立决"
,岳峰罪无可赦。
三曰藐视国法,欺凌监军。
臣奉镇刑司之命,核查宣府卫军器账册,岳峰竟指使亲卫张猛拔刀相向,其言曰:"
镇刑司算得什么东西!
"
此等狂悖之语,实乃目无君上。
更兼岳峰私调镇刑司箭簇十万,却谎称"
防宣府异动"
,其账册批注与李嵩大人笔迹如出一辙。
臣有理由怀疑,岳峰与李嵩暗中勾结,意图颠覆朝纲。
陛下明鉴,镇刑司掌军器调遣,乃元兴帝旧制。
岳峰此举,名为抗敌,实为谋反。
若不治罪,恐北疆尽入贼手,祖宗基业毁于一旦。
臣恳请陛下:一者,派玄夜卫缇骑拘押岳峰,严查其通敌证据;二者,罢黜李嵩官职,彻查箭簇调遣案;三者,另选忠勇之将,统领宣府、大同两卫,以固边防。
臣深知边事紧急,不敢稍有懈怠。
然岳峰之罪,实乃大吴开国以来未有之变局。
臣若隐而不报,必遭万世唾骂。
伏惟陛下乾纲独断,早除奸佞,以安社稷。
臣李谟诚惶诚恐,死罪死罪。
德佑十四年夏吉日
镇刑司监军臣李谟谨奏
萧桓的目光落在案上那枚"
定北令牌"
的仿品上,铜模上的"
忠勇"
二字刻得歪歪扭扭,确是粗制滥造的假货。
可他记得岳峰手里的真令牌,是元兴帝亲手所赐,牌角有个细小的缺口——那是当年萧珏在雁门关用剑鞘砸出来的,岳峰一直珍藏着。
"
李辅,"
他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疲惫,"
岳峰父当年为护先帝而死,他若想反,何必等到今天?"
李嵩突然伏地,袍角扫过炉边的灰烬,呛得他连连咳嗽:"
陛下!
安禄山也是先忠后叛啊!
萧烈当年在辽东,哪个不说他忠勇?可一旦兵权在握,还不是敢举兵逼宫?"
他偷瞥萧桓的脸色,见帝王指尖在令牌仿品上摩挲,又补了句,"
飞狐口地势险要,若岳峰真有异心,凭五千兵就能截断京师与大同的联系,到时候后果不堪设想。
"
刑部值房的漏刻滴过亥时,谢渊还在翻镇刑司的"
边军异动档"
。
案上的烛泪积了寸许,映着他眼下的青黑——他已三天没合眼,从堆积如山的卷宗里找出七处李谟篡改的痕迹,包括将"
大同卫急缺箭矢"
改成"
王庆私藏箭簇十万"
,将"
宣府援军粮草告罄"
改成"
岳峰囤粮养私兵"
。
"
谢尚书,三法司的议决出来了。
"
周立仁推门进来,手里的文书盖着三个朱印,红得刺眼,"
李辅主笔,说岳峰嫌疑未清,暂禁援军,待查明再说。
"
他将文书放在案上,纸页间掉出半张飞狐口的舆图,上面用红笔圈着"
宣府援军"
的位置,旁边批着"
谨防异动"
。
谢渊抓起舆图,指节捏得白,图上的飞狐口被画成了锯齿状,像张开的獠牙。
"
谨防异动?"
他冷笑一声,声音在空荡的值房里回荡,"
等他们查清楚,大同卫的弟兄早成了北元的刀下鬼!
"
他突然想起于谦的《守边策》,其中"
边将相疑,如断指之不能相援"
的句子,此刻读来字字泣血。
周立仁望着窗外的雨,檐下的铁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