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朝堂犹辩真与假烽燧已传狼兵獗(1 / 4)

加入书签

卷语

《大吴史?刑法志》载:"

德佑十四年三月廿七三更,宣府卫西粮仓突遭火焚。

时夜风骤起,烈焰穿雉堞而上,映红半城,存粮三万石(计支边军三月之需)尽成焦土。

玄夜卫指挥使沈毅闻变,亲率缇骑五十,于粮仓东侧柴房擒获纵火者张二狗——其人髻藏镇刑司特制蜡丸,靴底沾江南桐油痕,酷刑下供称受镇刑司佥事李谟亲令:焚粮后散流言,指岳峰纵部曲焚仓逼饷。

供词牵涉火油采购账册(江南织造局壬寅年批次)蜡丸密信(李谟亲书焚后嫁祸岳峰五字)等物。

谢渊持供词力主三法司会审,曰仓焚事大,涉边军生死;李嵩驳之,谓玄夜卫用烙铁烫肋私刑逼供,供词不可信,引《神武律》特务机构不得私刑条抗辩。

帝萧桓御文华殿览案三日,终下旨先锁凶犯于诏狱署,命玄夜卫勘验火油来源、镇刑司呈验往来文书。

时边关粮道因焚仓梗阻,北元夜狼部乘隙袭宣府卫左卫,掳掠刍粮千石,守将急报一日三至,纸尾皆注士卒已三日食粥,今粥亦将尽。

"

三更烈焰裂长空,雉堞吞光映血红。

万廪粟米成焦土,一炬烧穿三月供。

谁将密令封蜡丸,驿卒传书过险滩。

匹夫怀揣五两银,甘替权臣顶罪愆。

玄夜卫刀剜黑幕,寒光直逼镇刑署。

镇刑司笔乱刑章,墨汁混着边军哭。

最怜关卒啃冰屑,甲胄穿洞风如割。

朝堂犹辩真与假,烽燧已传狼兵獗。

宣府卫西粮仓的焦土还在冒烟,沈毅蹲在残垣下,用匕挑起块凝固的黑油。

那油质黏稠,带着江南桐油特有的腥气,绝非边军常用的胡麻火油。

他指尖碾过焦黑的麦粒,麦粒外壳已炭化,内里却还是白的——火是从外面烧起的,不是粮仓自燃。

"

指挥使,在粮仓后墙根现这个。

"

玄夜卫校尉赵勇捧着个残破的油布包,里面是半枚蜡丸,蜡质里掺着朱砂,是镇刑司传递密信的记号。

沈毅捏碎蜡丸,里面的麻纸已被火烤得脆,隐约可见"

焚后嫁祸岳"

的残字。

远处传来镇刑司缇骑的马蹄声,李谟的亲随张全带着人马来"

协查"

沈毅将蜡丸残片塞进袖中,匕在焦土上划出"

李"

字,又用脚抹去:"

告诉张佥事,玄夜卫已控制现场,按《大吴律》,钦犯需由三法司会同勘问,镇刑司不得私带。

"

赵勇望着镇刑司缇骑的刀鞘,上面的"

镇"

字在火光下泛着冷光:"

指挥使,李佥事昨晚让人往大同卫送了三车火油,账册上写的是军需。

"

沈毅的指节捏得白,他想起谢渊的嘱咐:"

宣府粮仓是岳峰的命根子,烧仓的人,必是想断他后路。

"

张二狗被锁在玄夜卫地牢的铁镣上,脚踝的皮肉已被磨烂。

他原是粮仓的看守,今早被现时,怀里揣着块碎银——镇刑司的通行令牌样式,边缘刻着个"

谟"

字。

沈毅举着烛台凑近,照亮他脸上的烫伤:"

这是镇刑司烙铁问供的痕迹,你倒先替他们用了?"

张二狗抖得像筛糠,喉间嗬嗬作响:"

是是李佥事的人给的银说烧了仓,就就让我去江南当粮商。

"

他突然抓住沈毅的靴筒,"

那火油是从从镇刑司的密道运进来的,通道口在在城隍庙的香炉下!

"

地牢外传来喧哗,张全带着缇骑撞开牢门:"

沈指挥使,奉李辅令,将凶犯移交镇刑司!

"

他亮出李嵩的手谕,墨迹未干,"

玄夜卫越权审案,已违《神武律》特务机构不得干预刑狱条!

"

沈毅挡在牢门前,玄色披风扫过地面的积水:"

张佥事怕是忘了,永乐二十年,元兴帝特批玄夜卫掌边关重大刑案,此乃祖制。

"

他突然提高声音,"

赵勇,带张二狗去验城隍庙密道——若搜出火油桶,立刻送三法司!

"

城隍庙的香炉被移开时,底下的石板缝里渗出桐油味。

赵勇撬开石板,露出深三尺的密道,道壁上刻着"

镇刑司成化三年造"

的字样,角落里堆着七个空油桶,桶底的火漆印正是"

江南织造局专供"

——那是李谟的姐夫任织造官的地方。

沈毅将油桶上的火漆拓印下来,与张二狗供词里的"

蜡丸密信"

残片并在一起,连夜送京。

他在信中附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